邯鄲榮霍然醒悟,回思荀貞此三條方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而最終落腳到郡兵、城防上,因其前邊的鋪墊使人自然地接受,不覺拍案叫絕,說道:“真妙策也!”隨即又說道,“不過,雖是妙策,卻也瞞不住人。……,阿翁不就看出來了么?”
“我看出來是因我旁觀者清,身處局中者卻不一定能看得出來。再則說了,中尉又何需瞞人!有他前邊防疫、備糧、及早擊之的鋪墊,便算被人看出又如何?”
邯鄲榮細細想來,確實如此,就算被人看出荀貞的最終目的是郡兵和城防,可有他前邊數條的鋪墊,卻誰也不能說出他的錯處,誰也不能反對他去整治郡兵和控制城防,以及插手縣中治安。這卻是因為他占著道理。“先入為主”,既然荀貞占著道理,而聽者又接受了他的道理,那么自就無法反對他的最終目的。這乃是光明正大之陽謀。
邯鄲相問邯鄲榮:“中尉此策你亦可為之么?”
邯鄲榮佩服地說道:“中尉心思精密,深謀遠慮,臨陣破敵用以堂堂之陣,使人就算看出其目的亦無能為也。我不及之。”
“中尉才二十余歲就這樣的才干,以后肯定能立下更大的功勛,難怪州伯器重他。振興我邯鄲家的機會就在眼前了。你要盡心盡力地輔佐他。”
“是!”
邯鄲相問道:“你準備怎么輔佐他?”
邯鄲榮想了想,說道:“中尉外州人也,初來我郡,地方不熟,要想控制郡兵、掌控城防、管控縣中治安必阻力重重,我當竭力助之。”
“還有呢?”
“中尉名族子弟,年二十余,為比二千石,早貴,必存大志,他來趙國是不可能尸位素餐的,必是想要再建立功業,我熟知地形,當助他擊賊。”
“還有呢?”
“舉薦賢士,助他收攏人望。”
“還有呢?”
“還有?”
“還有!”
邯鄲榮屈指心算,想道:“先諸中尉掌控住軍事,再助中尉擊賊立功,再助中尉得人望,獲郡縣美譽。此三者足矣,還能有什么?”問道,“請父親教之。”
“糧食。”
“糧食?”
“中尉所部雖然精銳,多為豫州兵,不熟地理山形,欲要及早擊賊就非得以本郡壯勇為主不可。郡兵不堪戰,這連我都能看得出來,何況中尉?中尉肯定是要重新招募本郡義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