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
去年皇甫嵩、朱俊、盧植、董卓奉旨討黃巾,率天子之兵,威動海內,而他四人在當時也只是中郎將而已,如今張飛燕一個山賊反寇也居然能得此位,雖說“平難中郎將”和“黑山校尉”一樣都是臨時設立,類同將軍里的雜號,不如左、右等中郎將尊貴,可亦足令朝野志士為之切齒了。
便是脾氣挺好的劉衡對此也是大搖其頭,私下里對荀貞說道:“中郎將者,國之重器也。孔子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今朝廷卻將國家重器委與賊寇,實令志士心寒。”
荀貞心道:“這大約就是末世氣象了。”
對張飛燕得任中郎將一職,他也是頗為“切齒”的。
表面上看,中郎將和中尉都是比二千石,實際上,中尉的地位遠不如中郎將。中尉是郡吏,受限於一國之內,足不能出境,中郎將卻是能被稱為“將軍”的朝中重將,二者不能相比。
楊鳳、張飛燕先后投降漢室,接受了漢家的任用,雖說他兩人不可能就此做一個漢家的忠臣,也不可能把到手的中山、常山、博陵諸郡拱手奉還,但至少冀州的這場亂事暫且告一段落了。
一方面在張飛燕的約束下,一方面也是為了消化所得到的地盤,魏郡的於毒、河內郡的眭固亦暫時收斂了兵鋒,不再攻劫郡縣,讓洛陽朝廷緩了口氣。
朝廷得以緩氣,王芬卻緩氣不得。
張飛燕在得到朝廷的印綬任用后遣使赴高邑,遞給王芬了一封措辭客氣的信。
信里邊主要講了兩件事。
一件是向王芬問好致意,張飛燕在信里說:從今往后,你我就要同州為吏了,你是冀州刺史,我在你的治下,希望以后你能多多照顧我。
一件是要糧,上邊剛說過希望能得到王芬的照顧,張飛燕筆鋒一轉,緊跟著就老實不客氣地“要照顧”了,他寫道:為給朝廷消弭賊患,我費心盡力地招降各地叛賊,現已招降了二十萬賊眾,糧食不夠吃,為了避免這些賊眾嘩變再叛、作亂常山,希望你能送我些糧食。
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求“谷二百萬大石”,并說:“有了這二百萬大石谷,燕就有把握保證半年內冀州不會生亂了”。兩漢之量制有大石、小石之分,三大石約合五小石,按漢軍中的口糧供給數額,每個士卒每月口糧為二大石外加六斗上下,二十萬人,依此標準供給,一個月需糧五十二萬石,張飛燕只要二百萬石糧就保證半年內不作亂,確是“要求不高”。
但他這個“不高”的要求卻讓王芬氣歪了鼻子。
一畝之地每年產糧二三大石,二百萬石是近百萬畝地一年的產量,固然,冀州是個富庶的大州,開發得早,耕地比較多,王芬就任后,雖然因為忙於兵事,尚未來得及查看耕地土冊,然料來幾千萬畝地總還是有的,如是太平年間,緊一緊也就把這二百萬石糧拿出來了,可現在是什么時候?去年黃巾之亂,全州幾乎顆粒無收,今年麥子剛種下,張牛角、張飛燕又起兵作亂,州府連州兵、州吏都快養不起了,哪兒有糧食給他?
可不給也不成。
什么叫“為了避免這些賊眾嘩變再叛”,又什么叫“有了這二百萬大石谷,我就有把握保證半年內沒有賊亂了”?張飛燕話里威脅的意思絲毫不加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