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字,求月票一二。
——
荀緄的回信剛到不久,荀貞還沒有派人去東郡和東郡太守細議換糧之事,卻怎么就有糧食從東郡運來了?卻原來,這批糧食不是換來的,而是荀貞掏錢買來的。
早前,荀貞叫尚正負責重修郡縣學校,重修學校是需要錢糧的,這一批糧食正是為此而買,——現在還沒到秋種之時,屯田所需的糧種可以等,但是學校的重建卻不能等,倒不只是因為荀貞對此很重視,主要是因為只有趁農事不忙,才能征調民夫搞學校建設。
萬沒想到,好容易把糧買來,結果剛到元城就被劫了!
東郡是一個地形狹長的郡,魏郡共有四個縣與之接壤,從西南到東北依次是:繁陽、陰安、元城、館陶。繁陽、陰安離東郡的郡治較近,元城、館陶則與東郡東北部的東武陽、陽平、發干、樂平等幾個縣比較近。這批被劫的糧食是從東武陽運到魏郡的,入魏郡之后,元城是第一站,換言之,這批糧食剛入魏郡的地界就被人給劫走了。
荀貞來到前院,登上大堂,詢問從元城來報訊之人:“何時被劫的?”
“昨天中午。”
元城距鄴縣一百四十里,昨天中午糧食被劫,這個報訊之人今天上午就趕到了鄴縣,一夜半天,趕了一百四十里,難怪看起來滿面塵土,疲憊不堪。
要說起來,這個報訊之人之所以這么不要命地趕路,一來固是因為郡糧被劫這件事太大了,二則卻也是被元城的守長催的,元城的守長本是郡吏,被荀貞擢任為此職,高高興興地走馬上任當縣長,卻沒想到剛上任沒多長時候就出了這種事,很是惶恐不安,生怕被荀貞免職是輕,害怕荀貞會嚴懲他是重,所以在這個報訊之人出發前再三交代他要快點把訊息送給荀貞。
荀貞停下話頭,吩咐堂外的典韋叫人取來溫水,給這個報訊之人洗臉,又叫送來溫湯飯食,叫他吃。這個報訊之人甚是感動,草草地洗了把臉,吃了點東西,精神一振。
荀貞接著問他:“在哪里被劫的?”
“元城縣邑東南,五鹿故城附近。”
“五鹿故城”,說的是春秋時五鹿城的遺跡,“齊桓公筑五鹿,以衛諸侯”。荀貞這次行縣,行至元城時,還曾去五鹿故城吊過古,在這里和荀攸、徐福、許季談起過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重耳當年出亡,路經五鹿,在這里向“野人”乞過食。
“可知是何人劫的?”
“這股賊寇很狡猾,沒有留下什么有價值的線索,連同伙的尸體也全都帶走了。”
“一點線索也沒有?”
“案發后,鄙縣守長親去查勘,有兩個押糧的縣兵僥幸重傷未死,從他兩人口中得知:劫糧的賊寇人數眾多,約有百余人,皆蒙面,不能識其面目,然聞其口音,似有本地人在內。”
“有元城縣人在內?”
“可能是元城縣人,也可能是魏縣人,但總之不會出此兩縣范圍之內。”
俗話說,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元城、魏縣、鄴縣雖同屬魏郡,但如細分辨之,元城人、魏縣人的口音和鄴縣人的口音還是有差別的,就如潁陰和許縣,盡管這兩個縣離得很近,但荀貞和陳芷的口音卻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