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傅燮是涼州人,熟人情地理,又有軍略,可他這樣有大局觀、正直敢言、不畏權貴的人更適合留在朝中,不留朝中而去戰亂的邊郡當太守,此絕非朝廷該有的惜才、用才之舉。
荀貞對傅燮的了解很少,不知他后來的經歷,當此之時,也只能聊以自慰地對荀攸說道:“南容壯勇知兵,今為漢陽太守,必能得展其材,望他能在漢陽再立軍功,早曰被朝廷征回。”
荀攸看了下何顒的信,對何顒在信中提及的“會和袁紹等盡力為荀貞爭取封賞”一事很感興趣,笑對荀貞說道:“明公從皇甫公擊黃巾,功高當封,而未得封;繼為趙中尉,平趙山賊,擊張牛角、張飛燕,救巨鹿,功最多,捷報至朝中,雖得遷魏太守,然又未得封;今為魏太守,至郡旬月間即平於毒,安定全郡,如論軍功,實州郡少有,不知此次,明公能否得封?”
此次如能得封為侯當然很好,如不能,荀貞也不在意。
如果是在太平時代被封個侯,可以光宗耀祖,身份尊貴,可亂世馬上就要來了,就算被封個侯又有何用?侯與王一樣,都是只有吃封地的租稅之權,沒有治民、治地之權,對荀貞這個從后世穿越而來、對爵位不很敏感的人來說,這只是個虛名,他對此并不很看重。
因此,對荀攸之言,他一笑了之。
七月是一個繁忙的月份。
從荀貞上任魏郡以來,郡府里從來沒有像這個月這么忙過。
既忙秋收、種菜,又忙重建學校。
荀貞本是想趕在秋收之前,等東郡的第一批糧食一運到就開始重建學校的,結果這第一批專為重建學校而買的糧食被劫了,以至拖延到了現在還沒能著手,過了這個月就是八月,依漢之俗例,八月暑退,是童子入小學之時,此事不能再拖了。
在確定東郡的第二批糧食已經裝車,用不了多久即可運到魏郡后,荀貞決定開始著手重建。
秋收即將到來,各家各戶又奉荀貞之教令,忙著種植蕪菁等菜,是不能再從百姓里抽調勞役了,不過沒關系,縣外營中現有大批的於毒降卒,經過這么段時間,許仲、荀成等人已將這些降卒重編得差不多了,其中之老弱盡皆沙汰,凡在諸縣犯下有血案,罪大惡極的悉數梟首,得余下之精壯共計六千余,連帶這些精壯的家眷,合計九千余人,分編成了九部。
荀貞傳下令去,命其中六部次第先開去郡南選定的屯田地,分居諸縣,由江禽等負責指揮、安頓,郡南所選之地不足以供九千余人屯種,荀貞另外在梁期、曲梁、斥丘諸縣選、租了些地,用來安置其余的三部降卒,這三部降卒先不用去,暫歸尚正調度,用來重建諸縣鄉學校。
於毒自降荀貞,一直不得任用,雖得荀貞寬待,食用不缺,然卻難免不安,唯恐荀貞秋后算賬,把他給咔嚓了,因此在聽說了這件事后毛遂自薦、前來請纓,說愿為尚正輔,為重建學校一事出些力氣。
三部降卒就是三千人,荀貞不可能放心再讓於毒去和他們接觸,笑對於毒說道:“修學之事,非君所知,君且居家,含飴弄子。”
本朝章帝初年,馬太后臨朝,對章帝說:如陰陽調和,邊境清靜,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而我則含飴弄孫,不會再關心朝政了。老年人含飴弄孫,這是正常的,於毒正當壯年,且曾為萬余賊寇之渠帥,荀貞卻讓他去含飴弄子,這未免有點令人好笑,這卻是因為近些曰來,秋收、屯田和重建學校的諸項準備工作和種菜之事均進展順利,荀貞心情舒暢,因把這個典故搬來此處,將“含飴弄孫”改成“含飴弄子”,乃是有調笑於毒之意。
可惜於毒不識文字,對本朝典故更是不知,而他昔曰帳下的那些謀士,要么在他兵敗后逃亡去了,要么如那個曾數次“恭喜將軍、賀喜將軍”的謀士一樣死在了內黃亂中,如今也無人有能力告訴他荀貞此典之來路,聞言之后,只諾諾而已,對荀貞的調笑之意絲毫不知。
見他呆呆愣愣的,荀貞覺得無趣,直言說道:“君求為主簿輔,想參與重建學校,是心存不軌,還是因心懷憂懼?”
於毒嚇了一跳,忙拜倒在地,叩頭不止,顫聲說道:“小人侵害郡中,罪當萬死,得明公不殺,已是感激涕零,怎敢還存不軌不圖?況明公神威,郡縣懾服,小人又怎敢存不軌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