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看見給自己案上點放燭火的婢女肩頭落了一點白,“咦”了一聲,說道:“下雪了么?”
這個婢女放下燭臺,盈盈下拜,嬌聲答道:“是,剛下,下得不大。”
這是今冬的第一場雪了。
荀貞站起身,繞出案幾,行至堂門,細眼看去,果然天空中正在稀稀落落地飄揚雪瓣。
“公達,今卿等歸郡,天降瑞雪。好兆頭啊。”
荀攸笑道:“這瑞雪卻非是為攸等而降,而是為君侯而落啊。”
“此話怎講?”
“李鵠作惡郡中多年,民怨沸騰,今他病死不久而即天落好雪,可見上天對君侯捕擒李鵠之舉甚是嘉喜之也。”
儒家講天人合一,尤其前漢董仲舒以來,凡有災異、嘉瑞之自然現象,朝廷與郡國都會將之與政事聯系起來,往大里說,每當有大的災異之時,三公都要換人,往小里說,一個郡國、乃至縣鄉,如有嘉瑞出現,則往往會歸功於當地的長吏。
諺云:瑞雪兆豐年。一場適當的好雪有利於次年的收成,入冬以來,魏郡百姓渴雪久矣,而魏郡今年的這第一場雪早不來、晚不來,卻偏偏在李鵠病死后不久來,確也算是一場“嘉瑞”了。
荀貞聞言而笑,說道:“卿既然這么說,我也就厚顏受之了!”
荀貞本是沒把這場雪和李鵠病死一事聯系到一起的,得了荀攸的提醒,當下暗中決定,明天就叫程嘉等人在郡中散布“此雪乃是上天對荀貞捕擒李鵠之舉的嘉喜”。
入夜不久,休沐更衣過的趙云、劉鄧、徐福、許季諸人絡繹回來,荀貞又叫召來主簿尚正、郡賊曹掾欒固、郡決曹掾霍衡、主記史陳儀、程嘉等人,擺酒置宴,為荀攸等人接風。
夜色漸濃,風雪漸大。
荀貞諸人高會於堂上,觀雪聽風,秉燭夜飲,席上盡歡,直到夜深方散。
……
次曰,程嘉等得了荀貞的暗示,四處散布言論,把這場雪與李鵠之死聯系到了一塊兒。
無論是士子、還是黔首百姓,對此言論大多深信不疑。
隨著言論的越傳越廣,在梁期縣的魏光也聽聞了此說。
自雪降至今,已綿綿下了三晝夜了。
他負手院中,仰首沐雪,心道:“我記得去年的時候,剛初冬不久就下了一場雪,而今年入冬已久,卻直到現在才開始下雪,難道真是因為府君誅李鵠、解了民怨之故么?”
魏光雖是游俠出身,但后來折節讀書,其人不但存有志氣,而且頗有見識,不是尋常的百姓、儒生所能比的,對“災異、嘉瑞與政事息息相關”一說他本是不大信的,可現在滿縣都這么說,都說這場雪是因為荀貞捕了李鵠而降,他卻也不由得半信半疑了。
魏光有兩個兒子,長子魏翁、次子魏房。
魏翁好俠,負勇力而有機變;魏房好儒,亦有勇力,然稍遜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