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鄴縣趙家子弟、宗族、賓客違法亂紀的罪證,程嘉、荀攸在魏光等人的協助下已經收集得差不多了,不說“時機”問題,只從“證據是否充足”這方面來說,現在動手是完全可以的。
雖然荀貞有點遺憾,覺得現在動手不是最好的“時機”,但也沒有辦法,誰叫王芬昏了頭,居然想干謀反的“大事”?想干謀反的“大事”倒也罷了,他還拉荀貞下水,荀貞這也可以叫做是“無妄之災”了。
不過,在動手之前,還有兩件事要辦。
一個是需得把許仲、邯鄲榮、審配、戲志才等人安排好,一個是需得把義從步騎安排好。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滅趙”這事兒一旦做出,荀貞必是要逃亡江湖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荀貞這棵大樹都逃了,跟著他做事的程嘉、荀攸、欒固、霍光、霍衡、陳儀等“滅趙干將”,以及戲志才、邯鄲榮、審配等他的知交、“故吏”也都得早圖后路,以免遭到趙忠的瘋狂報復。
事實上,如審配、邯鄲榮這樣的還好點,畢竟與戲志才、荀攸等比起來,他們和荀貞的關系不深,既非鄉黨,也非宗親,頂多也就稱得上一個“故吏”,而且也沒有太深地牽入到“滅趙”這件事里,想來趙忠就算是想報復,也報復不到他們的頭上去,頂多他們的仕途會受到一些阻礙,至於身家性命,應是無礙的,——荀貞在趙國、在魏郡做了這么多年的地方長吏,門下的“故吏”多了去了,趙忠即使在“喪心病狂”,也不可能把這些荀貞的故吏統統干掉。
可是,如荀攸、程嘉、霍光和將要“捕、滅鄴趙”中發揮主力作用的郡賊曹掾欒固、郡決曹掾霍衡、郡主記史陳儀等,以及劉備、宣康、陳到、許仲、江禽等等“荀黨”諸人,卻是一定要先為他們安排好退路的。
荀貞對此是早有計劃。
他傳下令去,把這些人分批召來。
先召來的是審配、邯鄲榮。
荀貞對審配說道:“我居貴郡數年,雖小有軍功而卻無一良政,不能安撫地方,愧對魏人。鄴縣趙家倚趙常侍之勢,侵凌百姓,久為魏人所苦,我欲將之繩之於法,此事卿早知之也。”
自上次荀攸挑明了荀貞有滅趙之意后,審配一直頗懷矛盾,他為人剛烈忠義,不論從本分來說還是從立場來說,他既是荀貞的府吏,又是魏郡有名的士人,都應該積極支持荀貞的此舉,可趙忠權勢傾天,而他本人族大人眾,審氏一族俱在魏郡,一旦參與到此事中去,比照前兩次黨錮中的一些例子,他的宗族就可能會受到牽累,故此,他一直拿不定主意。
好在,荀貞大約是了解他的為難,倒也一直沒有勉強他。
今天忽然被荀貞召來,迎面便聽得荀貞這兩句話,審配何等聰明,頓時明白荀貞這是要對鄴縣趙家下手了,他急忙說道:“明公自謙太甚!自明公到郡,短短數年,賊亂消弭、百姓安居,怎么能說‘不能安撫地方,愧對魏人’呢?民間皆稱明公‘神明賢德’!”
“如於毒者,小賊也,如鄴縣趙家者,方為魏郡大賊!我坐視鄴趙跋扈、魚肉百姓多年而無一舉,此我之所以愧對魏人者也。”荀貞不再稱審配為“卿”,而是叫起了他的字,“正南……”又叫邯鄲榮的字,“公宰,……我已決意於近日動手,誅滅鄴趙了!”
邯鄲榮、審配面面相覷。
審配說道:“鄴趙固罪重,奈何趙常侍權傾朝野,深得天子信愛,……明公,滅鄴趙容易,事后如迎來趙常侍之怒,保身家性命恐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