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從討黃巾時,傅燮在皇甫嵩的帳下,是皇甫嵩的愛將之一,孫堅與他也是認識的。
孫堅默然片刻,答道:“有賢太守,必有賢長史。”
說起傅燮,荀貞就覺心痛,他閉上眼,把這襲來的感傷心痛往下壓了壓,待平復了心緒后,又問桓階:“蹇碩不知所對,天子又說什么了沒有?”
“天子又問:‘吾已陳師於平樂觀,多出西園財物與兵士,何如?’蓋勛答道:‘臣聞先王耀德不觀兵,今寇在遠外而卻耀兵京都,何益於國家?不足以昭顯果毅,只是黷武罷了。”
荀貞、孫堅以為然。
孫堅嘆道:“蓋討虜所言極是!”
荀貞則又嘆了口氣,說道:“冀、涼、幽、并之亂未定,青徐黃巾又起,北地危急,此存亡之秋也,而國家卻先於三月重置州牧,復於眼下觀兵不耀德,……文臺,桓君,時局如此,夫復多言啊!”
如把中平元年說做是漢室氣運轉折的一個關鍵年份,那么今年則也是一個關鍵年份。
不是因為青徐黃巾復起,也不是因為術士蒙對了洛陽將有兵災,而是因為今年三月時,應宗室劉焉之建議,朝廷下詔,重置州牧。
這道詔書下來時,荀貞、荀攸、程嘉等人就討論過,皆以為弊大過利,來到長沙后,閑暇無事,議論政事的時候,荀貞也又和孫堅、桓階議論過此詔,孫堅對政治不敏感,初時沒看出此詔的壞處,桓階也沒有看得那么遠,但在聽了荀貞的分析后,兩人都贊同了荀貞的意見。
這時聽荀貞又提起此事,孫堅、桓階對顧一眼,遂不復說,唯相對嘆息罷了。
這邊才說起蓋勛,次日,荀貞接到洛陽的一封來信,信中便又提及蓋勛。
荀貞從魏郡逃亡時,沒有對任何外人說他將去何處,到了長沙后,他寫了幾封信,有寫給族中的,有寫給袁紹、曹操等人的。
這封從洛陽來的信便是袁、曹等人的回信。
——
1,飛廉、銅馬。
飛廉是古風神,銅馬即銅鑄的馬,大約是明帝在長安把前漢鑄造的銅像帶到了洛陽,仿前漢故事,修建了一個與前漢同名的平樂觀。——不過明帝取來的這些飛廉、銅馬最后大約卻被董卓給毀掉了,董卓時,“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鐘虡、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
兩漢的這兩個平樂觀都很大,有很大的廣場,是一個搞大型活動的地方,前漢武帝時,一些大型的活動就是在長安平樂觀搞的,如元封年間,“夏,京師民觀角抵於上林平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