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桓階說道:“天子遂召蓋勛……。”
荀貞打斷他,問道:“蓋勛?”
“是啊。”
“可是敦煌蓋元固么?”
“正是。”
“他不是在漢陽為太守么?”
蓋勛是敦煌人,字元固。
荀貞認識的涼州人不多,除了皇甫嵩、董卓、傅燮之外,蓋勛是其中之一。不過與皇甫嵩、董卓不同的是,他沒有與蓋勛見過面,只是在傅燮的信中聽說過此人,——傅燮在任漢陽太守時,蓋勛是傅燮的長史,傅燮戰沒后,蓋勛因戰功而被擢升,接任了傅燮的位置。
桓階一看荀貞的模樣,就知道他剛才沒有聽自己說話,便又把話說回去,解釋說道:“不錯,他之前是漢陽太守,不是現被朝廷征拜為討虜校尉,天子耀兵時,他剛好到達京都,所以天子在耀兵后便召見了他。”
“噢!原來如此。……天子召見他后,都說了些什么?”
“蓋勛久在涼州,北地羌胡與邊章、韓遂之亂是他親眼所見、親身所歷,天子因問他:‘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蓋勛答道:‘幸臣子弟擾之’。”
所謂“幸臣”,也就是天子左右的宦官、常侍們了。
蓋勛家世顯赫,家世二千石,其家乃是涼州冠族,其為人又剛義正直,所以他敢當著天子的面直斥趙忠、張讓、蹇碩等宦官。
大臣們在天子面前痛斥宦官的不少,天子有時候聽聽,有時候不聽,不知道對蓋勛的話,天子會如何反應?荀貞問道:“天子何以答之?”
“時上軍校尉蹇碩在座,天子顧問蹇碩,蹇碩恐懼,不知所對。”
原來蹇碩也在座!若論在宦官們中的資歷、地位,蹇碩或不及趙忠、張讓,但是若論天子的信任,蹇碩卻半點也不遜於趙忠、張讓,特別是西園八校尉設置之后,蹇碩因壯健有武略而被拜為了上軍校尉,手里掌握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連大將軍何進都得聽從他的命令,在京都的權勢、威風更是不但不比張讓、趙忠小,甚至反而比張讓、趙忠還要強上一點了。
蓋勛的膽子真是不小。
荀貞嘆道:“文臺,故漢陽太守傅南容,你我之友也,死於忠義,蓋討虜,南容之故長史也,於天子、上軍校尉座前,義斥宦者之非,是因為涼州的義士多,還是因為他兩人物以類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