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來自洛陽的第三道消息送至。
果如程嘉所言,在立定了天子,取得了第二個回合的重大勝利后,袁紹記起了荀貞,專門找來荀攸,對荀攸說:他將會在近日上言何進、袁隗,赦免荀貞之罪。
士大夫雖然取得了第二個回合的勝利,如愿以償地立了劉辯為天子,給宦官們了重重一擊,但此時尚非事了慶功之時,一則宦官之勢仍大,諸宦的親戚子弟仍然遍布朝中、州郡,為官為吏,二則蹇碩仍有兵權在手,最重要的是:何太后的立場是偏於宦官的,也就是說,宦官們仍然是極其具備實力的,稍有不慎,現今有利於士大夫的局面就極有可能會被宦官翻盤。
所以,在這個時候,士大夫在需要進一步抓攏洛陽兵權之同時,亦急需擴充本集團的文官實力,急需吸取、拔擢士人階層中的優秀者到朝中、或者到州郡任職,以進一步打擊宦官在政治上的勢力。
袁紹在這個時候記起荀貞,自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論政治,荀貞有極佳的政績,論軍事,荀貞有赫赫的戰功,不管是把荀貞調到朝中、州郡為吏,還是轉任荀貞為校尉之類的軍職,對士大夫這個大集團、對袁紹這個小集團都是有利的。
在這第三道消息里,荀攸提了一下袁紹、袁術、何顒等人。
隨著士人集團的暫時勝利,袁紹、何顒等人節節升高。
袁紹遷為司隸校尉,何顒被拜為北軍中候。
司隸校尉號稱“臥虎”,職在監京都百官和京畿諸郡,權力極重。朝會時,百官中有專席坐的通常只有尚書令、御史中丞、司隸校尉三官,號稱“三獨坐”。
前漢至今,每次朝中出現激烈的政斗時,司隸校尉之職素來是雙方爭搶的一個關鍵位置。
袁紹得為司隸校尉,壯大了士大夫在京都、京畿地區的勢力。
袁紹本就是何進的盟友,袁術雖與袁紹不和,但袁術在京都久有豪名,門下亦有一幫士人、豪杰為之奔走,且與袁紹相同,也是太尉袁隗的從子,并現為虎賁中郎將,手上權重,因而,他兩人并得何進重用。
北軍中候是軍職,品秩不高,只六百石,但權力卻也很重:掌監北軍五營。“北軍”是洛陽的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何顒出為此職,代表著北軍五營至少在表面上被士大夫掌控了。——先帝時,竇武、陳蕃誅宦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就是敗在了北軍五營的軍士畏服宦官上。
何進、袁紹等吸取了這個教訓,所以何進、袁隗一掌握朝權,就馬上把自己人安插到了北軍中候的位置上,這樣,即使暫時還不能宦官的勢力從北軍五營中盡數趕出去,至少北軍如有風吹草動,他們可以盡早得悉。
這道消息的末尾,荀攸提到了他自己,劉辯登基后,荀攸在洛陽的活動就由暗轉明,這次何顒被拜為北軍中候,他同時因何顒之舉薦,也被朝廷征拜,被拜為了黃門侍郎。
秦漢時,宮門多漆成黃色,故稱“黃門”。
“黃門侍郎”者,即給事黃門之侍郎,品秩亦不甚高,與北軍中候一樣,也是六百石,位比下大夫,同時在重要性上亦與北軍中候相同,亦是個位置關鍵的職位,“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也即是說,此職侍從天子左右,負責著宮內、宮外的勾通交流。
荀攸此前沒有出仕過,一起家即被拜為黃門侍郎,顯然是出於三個緣故,一是因荀氏門第清高,荀攸素有智名,二是因何顒之舉薦,三則是因為荀貞的關系,現在何進忙著鞏固勢力、奪取洛陽兵權,一時還顧不上為了荀貞而和趙忠直接交手,故此先擢用荀攸,以安荀貞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