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中文網】,為您提供高速文字首發。“人謀不臧,實堪浩嘆!”
已經入了徐州地界,荀貞卻仍忍不住一再地如此慨嘆。
在潁川時與荀貞會合的姚昇問道:“君侯還在惋惜么?”
“是啊!我怎能不惋惜!時機一瞬,稍縱即逝,今不能消弭禍患於萌芽,必將留大害於將來。”
“說來我也是奇怪,董卓跋扈之形已然盡露,卻不知京城諸公是怎么想的?就是不肯起兵討之!”
程嘉接口說道:“往昔我以為天下英雄洛陽,於今觀之,洛陽諸公卻亦不過如此!滿朝公卿,竟無一人敢有決斷;汝南袁本初,赫赫大名,而卻多疑寡斷。”
荀攸的性子較為穩當內斂,不愿在背后說“尊長”、“貴人”的壞話,徐徐說道:“朝中諸公料來應有他們的想法;袁本初素有俠氣,絕非膽弱之人,他不肯聽從君侯的建議,想必亦應是有他自己的顧慮。”
“公達,你當時不在洛陽,沒有能親眼見到董卓的跋扈,也沒有能親眼見到天子的無助,設若你在當場……。”
不等程嘉說完,荀攸笑著打斷了他,笑道:“君昌,董卓之跋扈、天子之‘無助’,你不也沒有親眼見到么?”
“我雖沒有親睹,后來卻聽君侯給我細細講過啊!”
荀貞、姚昇、程嘉、荀攸等人所議論者,卻不是別事,正是荀貞在洛陽時,荀貞雖再三進言,而袁紹卻仍不肯松口同意起兵擊討董卓之事。
在那天入宮陛見過今天子后,荀貞當天便出京來赴徐州廣陵上任了。
在來的路上,趙云、荀攸等相繼歸來,又在路過潁川潁陰時,會合了姚昇等人,并帶上了陳芷諸女。
此時雖已出了豫州地界,入了徐州境內,掐指算來,荀貞已經離開洛陽小一個月了,可每當想起在洛陽時的見聞,尤其是董卓的跋扈,和那天陛見天子時所見之天子之“無助”,荀貞卻仍忍不住常常為之扼腕喟嘆。
他剛才所說的“人謀不藏”四個字,“人謀”者,人的謀劃,“藏”者,善,四個字連到一起,意思就是在說:事情之所以不成,是由於人沒有謀劃好,與天時、地利無關。
放到眼下的這個語境,意思自然就是在說:之所以沒有能把董卓這個禍患消弭於無形,不是因為天時不利,也不是因為地利不行,而是因為“人謀”的原因,也即是在說是因為袁紹不能接受荀貞、鮑信等人的正確意見。
將董卓的這個事放到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里來看,他帶兵上洛可能是無法阻止的,袁紹血洗了北宮、董卓手底下有虎狼之眾、兼之董卓本人的性格也是“膽大妄為”,那么他帶兵入洛大概可稱之為“事情發展的必然”,可他到了洛陽之后,袁紹占著地利之便,手上有荀貞、鮑信、何顒、曹操、伍瓊等部下的兵士,背后又有袁隗等朝中的眾多公卿做為后盾,本來是有機會再把他趕出去的,當然,也有可能趕不出去,反而兵敗,可不論如何,總要試一試才能知道,然而袁紹卻因為畏懼董卓之“兇名”、兵威,壓根就不敢去試,這就不能不說是“人謀不藏”,與“天運”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