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名豪大俠都是當地的地頭蛇,有他們護著,郡、縣、鄉、亭就算知道臧霸在哪兒,他們也不敢去抓,——上頭下令的可能是外來的長吏,底下的辦事可都是本地人,誰會傻乎乎地為了一個外來的長吏而去得罪本地的大豪?
——不僅臧霸,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兩漢是非常流行的,遠的不說,只說荀貞身邊的人,許仲、典韋兩個便不都是和臧霸一樣,受了通緝多年,不僅若無其事,反而名聲愈振。
這是一個緣故。
再一個緣故,東海歸徐州所屬,不歸兗州。
臧霸搶走了他的父親,泰山郡的時任郡守當然非常惱怒,可東海不歸他管,即使他上書州府,東海也同樣不歸兗州監,這么一來,這個郡守便是再惱怒,卻也是無可奈何。
以是之故,臧霸和他的父親亡命多年,卻不但沒有被抓住,反而名頭變得越來越大。
陶謙家在丹陽郡,丹陽郡在徐州南邊,與廣陵郡接壤,離東海、泰山都不是太遠,所以他早在來徐州之前就久聞臧霸之名了,知道這個人雖然年輕,卻是個當之無愧的英杰,因此,去年一到徐州,他就親自派人去東海郡把臧霸給請了來,——從這一點卻也可以看出,臧霸在東海郡這件事可以說幾乎已經是光明正大的了,知道他在這兒,可朝廷就是抓不了他歸案,由此亦可看出他的名頭之大、可以看出他在兗、徐豪俠中的人望。
陶謙此前曾以“參軍事”的身份跟著張溫擊邊章、韓遂,雖然說他是張溫特地請去的,張溫待他也很高看、親厚,可他因為看不起張溫的行事方法,卻對張溫很不客氣,有次在酒宴上,張溫叫他起來行酒,他不干,借著酒勁在席上公然羞辱張溫。張溫再好脾氣也受不了下吏當眾辱己,非常生氣,決定治他的罪,把他徙邊,后來因別人之勸而改變了主意,又派人去把陶謙給追了回來。陶謙回來后,勸張溫改變主意的那人又來勸他,叫他態度好點,陶謙當時答應了。可是,在見到張溫后,陶謙卻揚著臉,不看張溫,說:“我有罪,我當向天子請罪,和你有什么關系?”要說張溫這個人能力可能不足,但脾氣真是不錯,見陶謙還是這態度,卻沒有再生氣,而是笑道:“恭祖,你的癡病還沒除的么?”給陶謙置酒,待之如初。
張溫的這一句“恭祖癡病尚未除邪”?固然是大度之辭,卻也是無可奈何之語。
可見,陶謙這個人也是有點恃才自傲,有點尚氣輕死的任俠習氣,有點“小爆脾氣”的。
他和臧霸卻倒是因此而脾氣相投。
兩人“君臣投契”,以陶謙帶來的丹陽兵和臧霸募召來的泰山兵為基礎,加上徐州本地勢力的配合,三方合力并戰,卻是一戰而便大破徐州黃巾。
戰罷,陶謙遂舉臧霸為騎都尉,同時舉孫觀為騎都尉。
臧霸聞名海內這么多年了,徐州、尤其是他家鄉兗州泰山的豪杰們很多都與他有來往,乃至投到了他的門下,孫觀便是與他來往甚密的一個。
除了孫觀,臧霸身邊有名的豪俠還有吳敦、尹禮、昌豨以及孫觀的兄長孫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