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此事傳到陶謙、笮融的耳中,他兩人必會因此而輕視荀貞。
可以預見,陶、笮二人一旦輕視荀貞,荀貞即便再想和他倆、和陶謙搞好關系,也沒用,不但沒用,陶謙對廣陵的征糧必然還會變本加厲,要知道,陶謙是個很矜傲的人,他自己有本事,所以他看不起沒本事的人,連貴為車騎將軍、太尉的張溫,他都因為看不起其人之行事,而就敢在群僚畢集的宴會上給其難堪,公然辱之,何況荀貞?
到了那個時候,荀貞要再想得到廣陵的糧食控制權,就必然會與陶謙之間發生非常激烈的爭奪,沒準兒就會鬧得不可開交,與其那樣,與其日后再起爭執,荀貞還不如現在就收起“想和陶謙搞好關系”的念頭,干干脆脆地還以顏色,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不要輕視自己。
當然,作為一個郡,也不能和州里的關系搞得太僵,有句話說:打一巴掌,給個甜棗,那么在給了這個下馬威之后,可以再單獨派人專程去州府謁見一下陶謙,拿出袁紹的面子,拿出孫堅的交情,等等,還可以再拿出自己的“苦衷”和“誠意”,以此來試試看能否修補關系。
如果能,最好不好。
如果不能,那也沒辦法了,該做的荀貞都做了,錯的不是他,任誰也挑不出理來。
這是其一。
還有其二。
其二就是:州吏在荀貞的眼皮子底下殺了一個廣陵的亭長,別說是一個亭長,便是一個尋常的百姓,荀貞作為新任的廣陵太守,能坐視他治下的子民被無辜殺害么?他如果坐視了,那就不但陶謙、笮融看不起他,廣陵郡的郡縣吏員、士人豪強,也都會看不起他,會覺得他軟弱可欺了,這對他將來治郡將會是很不利的。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從“糧食”這個和州府的根本矛盾也好,從“治郡”這個將要面對的大問題也好,那個州吏,荀貞都是非殺不可。
他的這個殺人,實際上是殺給陶謙看的,是殺給笮融看的,也是殺給郡吏、郡人看的。
話說回來,殺掉了這個州吏,郡吏、郡人會覺得荀貞是個剛強、愛民的長吏,那陶謙、笮融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如果和州里的關系因此而就破裂、彌補不了又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
先說陶、笮的反應,不用說,鐵定是勃然大怒。
可隨便他倆大怒,又能怎樣?
荀貞沒有過錯,陶謙沒辦法上奏彈劾荀貞,免不掉荀貞的職。
職,免不掉,他還能怎樣荀貞?
至於若是彌補不了和州里的關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固然陶謙現在有詔書在手,有兵馬為后盾,有黃巾在外他挾賊自重,他現今在州中是一支獨大,可很快就要討董了,討過董后就是諸侯亂戰,荀貞既然來了廣陵,那么到了那個時候,徐州就是他需要考慮的第一個目標,試問:徐州已是他的目標了,和州府的關系好或壞還重要么?顯然就不重要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到了那個時候,和州府的關系好壞都不再重要,可就眼下來說,陶謙畢竟是獨大州中,和州府的關系也是不能搞得太壞的,也正是因此之故,所以荀貞沒有令劉備把這個州吏殺掉后、將其首級給陶謙送去,而是命令劉備給笮融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