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京中早晚生亂。而今黃巾、群盜在州,董卓在京,此上、下俱亂也。大亂之時,固生民受苦,可亦是英雄烈士趁勢而起之機!我年近三十,至今無有立也,中平元年討黃巾,時緣蹉跎,使我泯然無聞,於今天下或將亂起,這次機會,我卻是一定要把握住的!”
“君想要怎么把握?”
“大丈夫豈能雌伏,當雄飛也!云長,我都想好了,等你我辦完君侯交給我們的這個差事后,等回到了廣陵郡府、給荀君復過命后,我就找個機會,當面求得荀君應許,讓我獨領一軍。”
“獨領一軍?”
“正是!
劉備在魏郡時,當過地方縣的守令長,而今跟著荀貞又來到了廣陵,一來,應是沒有機會像在魏郡時那樣再出任一個什么縣的守令長了,因為廣陵各縣的縣長現在都在,而且荀貞也不一定會如治魏郡那樣治廣陵,二來,實際上上,就算退一步說,即使他仍能被荀貞委任為地方上一個縣的守令長,他其實也是不太愿意去干了。
因為這個守令長不是朝廷的任命,也就是說,干到最后,朝廷派個縣令長來,他就得老老實實地離開,不管功勞有沒有,到最后還是個白身,一無所是,依舊是“無能立也”。
這還不如眼看著天下可能要亂之機,在軍中得個地位,以軍功來覓取功名來得爽快。
以軍功而得功名也合乎劉備的脾性,他是輕俠出身,有任俠習氣,喜歡帶兵打仗、戰場爭雄,說實話,他根本就不喜歡整天忙活什么案牘之事。
他學問不深,也沒這耐性。
反過來說,如是以軍功來取功名,他自以為卻是很有優勢,至少要比走文途有優勢。
首先,他個人有勇武,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
他心中想道:“到得那時,君侯若是能允我獨領一軍,文有簡雍為我文書,武有云長、益德為我爪牙,謀取功名,不為難也!”
關羽、張飛現今俱在荀貞的義從部曲中擔任職務,不過在劉備看來,這不是個問題。
關羽、張飛本來就是他的人,是跟著他來投荀貞的。
劉備覺得,只要他能獨領一軍,關羽、張飛絕對會再來跟他的。
也正如他的預料,關羽聽了他的話,喜上眉梢,因為很激動,連連撫須,說道:“大丈夫正當雄飛!好,好!君有此志,羽雖不才,愿為君之馬前驅!”
劉備握住關羽的手,誠懇地說道:“云長,你我雖非兄弟,然我一向來都是把你和益德看做是我的同產兄弟的!我如果能獨領一軍,蹈鋒涉險,你們兄弟共赴之;建功立業,你我兄弟共為之;富貴功名,你們兄弟共享之!”
在劉備看來,只要他能獨領一軍,那么立功的時候就指日可待了。
近則有徐州境內的賊寇、境外的黃巾,遠的或還有京都之亂,這些都是立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