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是個有才能的人,剛傲自矜,通常這類人對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保持尊敬的,但對軟弱無能的人,卻是難以高看禮敬,不過好在荀貞在外的名聲甚大,他倒是沒有因此而就隨著自己的心意去試探荀攸,沒有因此而干脆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荀攸、姚昇在郯縣待了五天,除了拜謁陶謙,又遵照荀貞私下的吩咐,特地對陶謙的部曲多加了下注意。
陶謙在縣外的兵營他兩人進不去,但在縣中戍衛的兵士他兩人卻是可以看到,在這幾天中,還在州府中見到了一些陶謙帳下有名的將校。
陶謙麾下兵士多是丹陽兵,不愧“丹陽出精兵”之名號,確實精悍驍勇,只看行止、外表,就知俱為精卒,不可小覷。
荀攸、姚昇暗下比較,將之與荀貞麾下的部曲做比,得出結論:陶謙帳下的丹陽兵雖說經歷過去年的擊徐州黃巾一戰,但到底是新卒居多,所以如果在戰場上,一比一的戰斗,絕非是荀貞部曲的對手,二比一,荀貞也能取勝,三比一,至少平局,可如果再多就不好說了。
陶謙帳下的丹陽兵現有幾千人,再加上泰山兵,那就是上萬之眾了。
泰山郡久多賊寇,民敢爭斗,素來也是出精兵之地,對臧霸等泰山諸將手下的這支泰山兵,荀攸、姚昇是知道的,知道他們在去年擊破黃巾一戰中立下了很大的軍功,應該也是一支能戰的隊伍,只是因為他們駐扎在瑯琊郡,卻是無能見到,也不知比起丹陽兵來如何。
至於陶謙麾下的將校,荀攸、姚昇見到了好幾個,卻都不如荀貞帳下的將校出眾了。
陶謙在徐州的軍事力量可分為兩塊兒,一個是親信的丹陽兵,一個是收攬到的泰山兵。
丹陽兵系統這一塊兒又可以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后勤,一個是作戰。
后勤這這塊兒是以笮融為主。
作戰這塊兒是以曹豹為主,曹豹之下,又有呂由、張闓等將。
和笮融一樣,曹豹等人也大多是丹陽人,他們和陶謙的關系以及在陶謙軍中的地位類似許仲、江禽、陳褒等和荀貞的關系以及在荀貞軍中的地位。
這些陶謙倚重的丹陽兵將校,以荀攸、姚昇觀之,固是各有其能,然如論勇武,卻是無有能比得上劉鄧、典韋、趙云、關羽、張飛等的,如論風流多才,也是無有能比得上辛璦的,如論沉穩有大將之風的,則是無有能與許仲等比肩之的,而如論年輕俊彥,亦是無有可與文聘等相比的,總而言之,陶謙部下丹陽兵的兵卒比起荀貞的部卒有不如,但其中的精銳部卒卻和荀貞的部卒相差不大,而陶謙麾下的將校卻就比荀貞麾下的將校差得太多了。
以此觀之,似不必對陶謙之部曲太過擔憂。
在對陶謙部曲、將校多加注意的同時,荀攸、姚昇還拜訪了一些州府的大吏。
五天后,他兩人辭別陶謙,返程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