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荀貞與趙云對視一笑。
荀貞遂令陪從的經師上前,把那樹下的幾個學生召了過來,問其姓名。
諸生的年紀都不大,年長者十七八,年幼者不過十一二,聞得眼前之人便是新任的太守、潁陰侯荀貞,大多頓時誠惶誠恐,而唯有一人卻是從容不迫,行止有禮。
而這個人恰恰是諸生中看起來年歲最小的一個。
荀貞頗喜此子風度,記得他剛才回答姓名時自陳是廣陵縣人,姓衛名旌,因問道:“郡府有一吏,亦廣陵縣人,與子同姓,不知與子可是親族?”
衛旌答道:“廣陵衛氏皆出姬姓,雖系同源,然早分多宗,旌與郡府中的衛君卻非同宗。”
衛氏之祖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姬封,姬封初被分封在康國,故又被稱為康叔,后改封於衛,是衛國的第一代國君,其子孫遂以國為氏。
衛旌年不過十一二歲,見這么一個小孩子用尚顯童稚的聲音地談論“衛”這個姓氏的起源和分支,荀貞不覺啞然,覺得甚是有趣,於是笑顧臧洪,說道:“子源,此子不但與郡府衛君同源不同宗,與卿亦然也!”
臧氏也有一脈是出自姬姓。
荀貞這句話是戲虐之詞,臧洪豪邁有俠氣,毫不在意,一笑而已,聽得荀貞拿他的話來開玩笑,衛旌卻是不樂意了,只是恪於身份,不好當場怒,轉過了臉,氣嘟嘟不再去看荀貞。
從行在荀貞身邊的臧洪、袁綏、戲志才、荀攸、典韋、趙云等人,都不覺笑了起來。
聽到笑聲,衛旌越是惱怒,攥著拳頭,偏著臉,小臉漲得通紅。
郡學里的學生少見有十一二歲的,衛旌能以這個年齡而入郡學,必是年少聰慧。
荀貞見他惱怒,頓時也就后悔把他當做尋常孩童對待了,當下收起笑臉,肅容道歉,行禮說道:“適才失言,是我之過也,望子勿怒。”
衛旌聰慧,雖非尋常孩童可比,到底還是個孩子,聽得荀貞以太守的身份向他道歉,自也就怒火漸消,轉回臉,一本正經地回了個禮,說道:“旌聞明府之郡,諸事不為,先訪賢士,觀明公舉動,想是欲興文重教。值戰亂之后,興文重教,正其時也!然既欲行此事,必要開襟下士,旌雖幼,亦諸生也,豈有聞欲興文教者、卻戲虐諸生的?”
荀貞驚奇他的回答,顧盼左右,說道:“此子必我郡之千里駒也!”當即作出決定,現場辟用衛旌入郡府,為童子吏。
衛旌卻是不肯,推辭說道:“諸經未成,年少淺薄,豈敢受此重任。”
“好,好!我就等你諸經學成,待到那時,我若還在廣陵,必將再親來請子!如已離廣陵,也必將舉子之名,揚之於異州。”
查訪過郡學,見校中存留的師生不多,荀貞便即下令,命郡府要多去請些郡中博學、有德的儒生來當經師,并做出決定,每月再給學校補些伙食費之類,提高先生、學生的衣食、住舍待遇,以此來吸引貧家子弟再來求學。
這個決定一做出,雖然廣陵現在錢糧都缺,臧洪、袁綏等郡吏卻無一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