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叫荀攸、陳群和辛璦一起回潁川,目的很明顯,一是為了給自己開道,二則是為了讓荀攸等人先到潁川為自己招攬士人、豪杰,以備將來兵馬抵達潁川后討董所用。
荀攸、陳群、辛璦帶了百余騎士,當天就離縣,趕回潁川。
接下來幾天,荀貞先是巡視郡兵,繼而召來姚昇,又去丹陽兵的兵營巡視、檢閱,再又和臧洪一道,檢閱了一遍新募來的廣陵壯勇,又叫上陳容,接著去檢閱了一遍那千余縣卒組成的“定郡營”,最后來到自家的義從營中,召來許仲、荀成等人,密議商量。
軍事上檢查、部署過后,荀貞親上銅山,又檢驗魏光督造冶鑄出來的箭鏃、軍械諸物。
因兵械不足,新招募來的丹陽兵和廣陵兵,現下只有一部分特別精勇的發了兵器,余下近萬人仍還是手無寸鐵,依銅山冶鑄的進度,是不可能在一個月內把不足的兵械都打造出來的。
荀貞因問魏光:“上次從糜從事那里買來的鐵還剩多少?”
“不多了。”
荀貞囊中已然不豐,手底下又多了這么多新卒,不說軍餉,只給這些新卒制辦冬衣就是一筆極大的開銷,所以當十天前糜竺送來了最后一批鐵后,他就沒有再繼續買了,剩下的這點鐵用完,能用的就只有銅了。
荀貞尋思片刻,心道:“以銅鑄兵,堅銳遠不及鋼鐵,不過是聊勝於無,現下我起兵在即,這銅兵是沒必要再多鑄了。”開口對魏光說道,“存鐵用完后,刀劍之物就不要再鑄造了,集中全部人力單鑄箭鏃一物。”
銅制的兵械不如鐵制,但單就箭鏃來說,銅制的卻還是能用的。
魏光應道:“諾。”
荀貞又想道:“黃琬在豫州多興軍事,豫州武庫料必充盈,我部所缺的兵械,說不得,也只能像糧食一樣,亦從豫州借了。”
荀貞這邊盤算起兵前的需要,卻說冀州的韓馥和袁紹。
果如荀貞所料,在接到了橋瑁這道詐以三公為名的移書后,韓馥沒了主張,他召來州府里的諸從事,問道:“今當助董氏邪?助袁氏邪?”治中從事劉子惠厭惡韓馥的這句問話,毫不客氣地說道:“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韓馥自知說錯了話,面現慚色。劉子惠又說道:“兵者兇事,不可為首。今宜先觀他州動靜,如有發動者,明公可再和之。冀州於他州不為弱也,一旦群起起兵,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韓馥然之,便作書給袁紹,道董卓之惡,聽其舉兵。
沒了韓馥的掣肘、阻撓,袁紹人望所歸,蓄勢已久,很快就招募到了大批的士卒,氣候頓成。
他寫信給袁術、張邈、劉岱、袁遺、曹操、鮑信、荀貞等人,決定把起兵的時間定在明年正月。董卓在洛陽已有不短時日了,觀其政舉,頗多妙著,實不容小覷,起兵這件事如再拖延下去,只會對袁紹等人不利,所以把起兵之時定在明年開春,曹操等人無人反對。
袁紹又和袁術、張邈、曹操等人定下了四個會師、屯兵之地,一個是洛陽北邊的河內,一個是洛陽東北的酸棗,一個是豫州的潁川,一個是荊州的南陽。
這四個地方選得很好,從北、到東北、到東、再到東南,剛好對洛陽形成了一個半包圍。
袁紹肯定是要去河內的,而張邈、曹操、橋瑁、劉岱等俱在兗州,他們則肯定是要去酸棗會師,袁術人在南陽,南陽就是他的屯兵地了,至於荀貞,他是潁川人,不等他主動提出,袁紹就把他的屯兵地劃到了潁川,和豫州刺史孔伷在一起。
諸事議定,新的一年到來之前,荀貞又給孫堅寫了封信。
信中先提前給孫堅拜年,隨后的重點是簡略轉述了袁紹定下的起兵日期和各路人馬的會師、屯兵地,提醒孫堅做好準備,不要誤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