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有文士此時贊道:“難怪將軍先前只遣劉鄧二千甲士先行,卻原來是留了樂校尉、張司馬的后手在此啊。”
荀貞一笑,沒有解釋樂進、張飛兩路只是為全殲來敵,真正敗敵的殺手锏其實是戲志才的誘敵、伏兵之計。——戲志才的此計是在荀貞召諸將到前就籌劃好了,與荀貞商量過的。
行有十里余,聞得前頭來報,劉鄧部已與敵接。
董卓兵精,又皆騎士,實為強敵,雖有伏兵計在,荀貞也不知劉鄧這一戰勝負究竟會是如何,心存擔憂,表面上卻從容自若,笑對左右說道:“昔劉鄧護我入陽城,以一當百,號為坐鐵室,今疾擊董兵,必不落昔日威名。”
再行兩三里,又得前頭軍報,張飛帶的騎兵雖然出營晚於劉鄧,然而行快,又有本地人為前導,已經繞到了來敵之后,堵截住了董卓兵的后路。
得了這道軍報,荀貞心中大定。
即便劉鄧失利,有了張飛在后堵截,這一支董兵也是插翅難飛了,等樂進部又或自己的主力到達,也足能將之盡數消滅,最多就是不如劉鄧一戰而勝那么好看罷了。
又前行不遠,前頭再有軍報來到:“劉鄧部失利兵潰。”
荀貞左右不少人聞言皆驚。
一個前些時投到荀貞帳下的潁川士人失色說道:“劉鄧勇冠軍中,實將軍帳下之樊噲、灌嬰也,雖是以步敵騎,而方接敵未及兩刻鐘,竟就落敗?董卓之兵,強竟至斯?劉鄧一敗,樂校尉、張司馬亦難勝也,將軍請快派兵馳救吧!”
荀貞卻是轉顧戲志才,哈哈一笑。
卻是劉鄧果用戲志才之計,先示弱於敵,誘敵來攻。
只是,卻不知此計能否得手?
因為,此計的最重要處卻是后半截,是這伏兵之地,不知那董騎會否上當?會不會被誘入?
又行數里,再有前頭軍報來到:“敵輕兵而進,被劉鄧誘至河邊,劉鄧先在河邊布了伏兵,見敵騎到,鼓噪齊出,河畔泥濘,敵騎難行,為我伏兵所圍。敵我正鏖戰河邊。”
荀貞、戲志才相顧而笑。
荀攸拍手喝彩,說道:“志才計成矣!董騎將敗。”
荀彧、程嘉等人亦面現喜色。
余下諸多文士直到此時,才知了戲志才的伏兵之計。
兵家言戰,講天時、地利、人和。現今尚在潁川郡內,荀貞人熟地熟,占了地利,又兵馬眾多,乃是以眾擊寡,且萬眾一心,再占了人和,兩利在手,加上又還有戲志才這等謀士,有張飛、劉鄧這等猛將,只要計策能夠順利地得到實施,取勝也是很快,也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