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容、丁猛、劉秉皆道:“戲校尉所言乃是上策。”
荀貞說道:“好!那就按志才之策,舍注城而疾取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主力。”
至此,確定了兩個原則。
一個是要戰,不能久延。一個是舍注城、梁縣不理,直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主力。
荀貞說道:“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雖只四五千人,然多老卒,不可小覷。該如何打這一仗,君等各有何高見?”
又是孫堅頭一個言,他說道:“適才如奉孝所言,董軍剛敗了一陣,折了千騎,其膽氣正沮,我軍四萬眾,聲勢強大,如全部壓上去,恐敵會不敢出戰,以我之見,此戰不用四萬兵馬齊上,我等各從本部抽選精銳,合兵不要過萬人,然后以此至敵壘前邀戰,當為最好。”
孫堅說得很有道理。
三四萬步騎如果一起壓上去,那剛剛大敗一陣、折損了千騎之多,又營壘中只有不到五千人的董軍肯定是不敢應戰的,而一旦董軍不敢應戰,緊閉轅門,高掛免戰牌,那這就和“戰”的原則相違背了,不利軍心、士氣的保持。
——然則說了,董軍如果不敢出來應戰,何不干脆就以四萬之眾攻其營壘?當然可以。但是,這是沒有辦法后的辦法。如上文所說,攻城的一方通常是不占便宜的一方,攻城是這樣,攻戒備森嚴的敵人營壘也是這樣,所以,能不攻營最好就不要攻營,能野戰最好就野戰。
荀貞以為然,謝容三人也以為然。
荀貞說道:“文臺之見正與我同。”笑對孫堅說道,“卿與我打賭,我贏來了先鋒之位,今攻董軍壁壘,這主攻之任是不是應由我來擔?”
荀貞贏來了先鋒之任,按說這次打董軍營壘應是荀貞先攻,不過一來,因見荀貞前次大勝,孫堅早急得不得了,二來,董軍營中有四五千的老卒,只憑荀貞一部也確實不好打,所以當孫堅提出“由各部合兵共擊之”后,荀貞沒有反對,只是提出要擔任主攻之位。
孫堅打賭輸給了荀貞,又自知本部兵馬中的精卒不如荀貞部中得多,對荀貞的這個要求他沒有辦法不同意,悻悻然地說道:“行,主攻之任就由卿來擔之,我為卿之左陣便是。”
謝容、丁猛說道:“我二人愿領兵為明將軍右陣。”
荀貞和謝容、丁猛這是頭次聯手作戰,不知他兩人部眾的能戰程度,今次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可以想見,必是一場硬仗,卻是不敢把右翼交給謝容和丁猛。他心道:“倘若謝、丁在右翼失利,我的中軍本陣的就必會受到牽累,這右翼卻是不能由他二人鎮守。”但直接拒絕也不合適,他笑道,“我與文臺出戰,后邊軍中不可無重將坐鎮,以我之見,兩位校尉不必為我右翼,而應領兵坐鎮后邊軍中,既是以防生亂,也是可隨時為我和文臺之援。”
謝容、丁猛應道:“是。”
荀貞又對荀成說道:“卿與兩位校尉一道,亦留守后邊軍中。”
荀成應道:“諾。”
孫堅見荀貞開始安排自家本部軍中的留守事宜,卻不提右翼之事,遂問道:“卿為中軍,我為左翼,何人為右?”
荀貞微微一笑,點住了帳中一人,卻是樂進。
他對孫堅說道:“我意以文謙統潁川兵為右,卿以為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