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名將不需后世記安雅取義分有道
作者:趙子曰
配色:
字號:
38名將不需后世記安雅取義分有道
分享到:
荀貞、孫堅等帶部南下,回到了注城附近。
荀成仍留在注城西邊的董營里,與荀貞、孫堅部成犄角之勢,以防胡軫遣兵出關來襲。
在注城這邊扎好營地,荀貞等開始攻城。
注城小而堅,城中守軍雖不多,可皆精卒,不易速攻,反正要等曹操、袁紹那邊的消息,荀貞也不著急,先是由謝容、丁猛、劉秉帶部圍攻,隨之,讓他們下來,又換本部和孫堅部的新卒上去圍攻,——沒了梁縣,而今只剩下了這么一個現成的練兵之地,荀貞自是要善加利用。
要說這注城里的董兵守軍和那梁縣的守軍比起來,倒稱得上“節操滿滿”,幾百人困在城中,眼看是死路一條,卻寧死不降,竟是任由荀貞等部輪換猛攻,縱傷亡漸多,而仍堅守不懈。
打到后來,荀貞都起了愛才之心。
注城的守將在董卓麾下并無大名,荀貞以前沒聽說過他,對他本是并不在意,可見他御兵有術,——城中的董兵只有數百,外邊的義軍有數萬,兩下相差懸殊,并且城中的守兵現在是外無援軍,沒有援兵的守軍往往都是士氣低沉的,注城此時已可被稱為“死地”,此兵家之絕地也,可在這么個情況下,城里的那數百董兵卻竟無人嘩亂,在明知必死的局面下,還肯依舊聽從守將的命令,死戰不降,由此足可見此守將的御兵手腕了。
拿荀貞部中的諸將來說,單在御兵、得部曲死力這一條上,沒幾個人能比得上這個注城守將。
有能力的將校不一定位高兵眾,想那呂布帳下的高順,統帶陷陣營,軍紀嚴明,甲械精良,每所攻擊無不破者,他本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既作戰凌厲,又德行高出,非尋常將校可比,可謂名將了,然其部下的陷陣營也不過才只有七百余人罷了,尚不足千。
荀貞心道:“這注城守將莫非便是如高順一般的人物?”
起了愛才之心,荀貞遂有招降之意。
這日攻罷,他叫來帳中掌領文書的陳儀,命寫招降書一封,綁在弩上,遣士射入城中。
陳儀文采斐然,招降書寫得既申明大義,又情深意切,奈何這注城守將卻是個忠貞之士,“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倒是寫了封回書給荀貞,然回書中卻只有四個字:君子安雅。
“君子安雅”四字出自《荀子》,表面的意思是君子習慣於優雅,這個“雅”字也可理解為君子的美德。守將拿潁陰荀氏的祖先荀子的話來回答荀貞,其意可明了。
荀貞看到這句話,又想起回到注城后,曾聞包圍注城的程普言之,說:當荀貞、孫堅等往北去伏擊胡軫援軍時,城中守將數欲出戰,似是想要趁機突圍,可都被他擋了回去。
荀貞望著注城,因乃嘆道:“得士之死命,善戰守於城中,知書達禮,視死為雅,此古之君子也。”
這守將既然不肯降,雖然可惜,卻也是沒辦法,只能繼續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