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投了河內而去,潁川這邊差鬧出內訌。````..
卻是孔伷見荀貞、孫堅歸來,因連勝董兵、安然撤歸之故,荀貞名望愈盛,他在縣外營中的帳里常常高客滿座,俱是潁川士人,而孔伷的軍中卻是客人稀少,門可羅雀,完全不能相比,又有那豫州軍中的將校也常與謝容等人飲宴歡聚,提及荀貞必欽慕有加,而對孔伷原本就已不多的敬重則是變得越發漸少了,孔伷因此而坐立難安,起了離潁川、歸州府之念。
荀貞、孫堅幾乎同一時間就從豫州軍的將校那里得知了孔伷的此念。
荀貞對孫堅道:“孔豫州欲歸州府,我等自不應攔,可他這一走,我豫州義軍的聲勢就會減掉不少,恐將不利討董。為討董計,……文臺,你他走前,你我是不是應該去送送他?”
孫堅不像荀貞得這么婉轉,他直截了當地道:“孔豫州無能之輩,他想走,由他走去,但他那三四萬的部曲卻不能由他悉數帶走。貞之,你咱們該讓他留下多少兵馬才是合適?”
問孔伷借完了糧,借完了兵械,荀貞、孫堅又開始打他部曲的主意。
荀貞道:“孔豫州帳下部曲中,半數為郡兵,難以留下,能借給你我的只有他那兩萬余的州兵,你我總不好全問他借過來,以我看來,就借一半吧。”
“那就是萬人了?”孫堅覺得少,嫌不足。
“以你我軍中的儲糧、潁川的儲糧,除養現有的兵力外,最多也就是能再養萬人,如再多,糧食就會不夠用了。”
“那行吧,就按卿言,問他要萬人州兵。”
“不是‘要’,文臺,……是‘借’。”
“對,‘借’。”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孫堅又補充一句:“只不過‘有借無還’罷了。”
“借”就去“借”,在打聽出來了孔伷帶軍離郡、回去州府的確切日子后,荀貞和孫堅靜靜等待,等到這一天來到,得報孔伷果齊兵馬,拔營東行,兩人遂也各兵馬,各帶了三千精銳,從營中出來,抄道,趕在了孔伷的行軍路前,橫插截住。
孔伷在中軍得訊,吃驚失色,問從行身邊的孔德、李延諸從事:“我今返州,荀侯、孫侯卻為何當道攔截?”問來報訊的軍官,“荀侯、孫侯了什么?可道出了他兩人的來意么?”
“荀侯是來送使君歸府的。”
孔伷心道:“哪有帶兵攔路、迎面堵截這樣的送法?”
他猜不出荀貞和孫堅的來意,甚是惶恐,坐不住,站起身,貓著腰在并不算太寬敞的車中來回繞轉,喃喃道:“他兩人到底是何來意?這可該如何是好?這可該如何是好?”
荀貞、孫堅出郡進兵時,他以為他兩人必敗無疑,等著看他兩人的笑話,卻沒想到他兩人竟連勝歸來,聲威更振,現在的他,是早已沒了再和荀貞、孫堅爭斗的念頭,要不然也不會主動離開潁川,退回州府,可他已經服軟,人都要走了,這荀貞、孫堅卻又為何來攔?
來報訊的軍官在車外道:“使君可要請荀侯、孫侯過來么?”
“就我身體不適,不能見客,你去替我對荀侯、孫侯聲感謝,謝謝他兩人親來送我。”
這軍官道:“荀侯、孫侯就在使君車前不遠,使君何不如親口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