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有數百少年在營外求見,荀貞問道:“哪里來的少年?”
“有言是從廣陵來的,帶頭的自稱是奉有姚昇書信;有言是從東郡來的。”
“噢?不是從一處來的?”
“從廣陵來的多些,約五百眾,從東郡來的少些,約二三十眾。”
原來,這兩撥人分是從北、東而來,卻在同一時間到了荀貞的營外。
荀貞心道:“廣陵來的既自稱拿有叔潛書信,那應是叔潛遣來的,東郡來的卻不知是何人?”吩咐說道,“叫他們領頭的進來。”
他在帳中等了會兒,三四個人從外邊進來,伏拜在地,參差不齊地自報己名,說道:“拜見將軍。”
這幾個人是差不多同時開口說話的,他們自報的己名混在一起,荀貞沒聽太清楚,叫他們起身,端詳打量,問道:“汝等何人是從廣陵來的?”
四人中一人出列答道:“在下是從廣陵來的。”說著話,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膝行至案前,呈給荀貞,說道,“此是吾兄姚昇奉給君侯的書信。”
荀貞接過信,一邊打開,一邊又打量這人,見他年有二十三四,氣宇軒昂,笑問道:“叔潛是你阿兄?”
“是我從兄。”
“噢。”荀貞打開姚昇的信,見姚昇信中寫道:聞將軍討董連勝,廣陵上下歡騰,為助將軍聲威,昇特使家中募召吳郡壯士,得勇敢五百,以從弟姚攽領之,投效軍前。在信中,姚昇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姚攽,說他雖然年輕,不好經術,但頗有勇武,可堪使用。
姚昇的這封信寫於他見到曹操后寫的那封信之前。
他在聽到荀貞雖在梁縣一帶取勝,可兵馬卻亦稍有折損的消息后,即叫家中在吳郡募召勇士,得了五百人,叫姚攽統之,來潁川補充荀貞的損失。
要說起來,姚昇其實是大可以在廣陵募兵,叫人帶來潁川給荀貞的,而他卻叫家里在家鄉吳郡募兵,并誰也不使,單叫他的從弟姚攽親帶之來投荀貞,卻是另有一層深意的。
荀貞看出了他這層深意,心道:“叔潛先叫他族中散家財,募召壯勇,又使其從弟統之前來投我,這卻是傾家以托的意思了啊。”
荀貞看完信,抬眼見那個叫姚攽的年輕人還伏拜在案前,便把信收起,放在案上,自從案后繞出,親手把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胳臂,笑道:“汝兄夸汝,說汝勇武群,足堪大用,……我看汝兄說得不錯,確是相貌非常,體態熊虎,非是常人可比。”
伏拜在帳中的另外三人中,其中一個卻哼了聲鼻子。
荀貞瞧去,見哼鼻子的那人比姚攽還年輕,雖已加冠,然胡須稚嫩,看起來至多也不過就是二十出頭,或是剛加冠未久也不一定。姚攽是姚昇的從弟,荀貞夸獎姚攽,這個年輕人表示不屑,荀貞不能給姚攽難堪,便就怫然不樂,說道:“此誰人也?無禮帳前。”
帳門口的典韋大步進來,抓起這人的脖子,就要把他拖出去,卻不意剛使出力氣,便忽覺手上一松,竟是被這個年輕人給掙脫了出去。典韋頓怒,提拳就要打。荀貞止住了他,心道:“阿韋適才雖未使全力,然此子卻能掙脫開去,亦非常人。”於是就又問道,“汝何人也?”
這個年輕人掙脫了典韋的手,也沒起身,依舊伏在地上,此時抬頭大聲說道:“在下東郡潘璋,久慕將軍威名,聞將軍起兵討董,便為將軍募了數十郡中猛士,特來相投。”
潘璋?這名字耳熟。荀貞略一思量,便就記起,孫吳軍中有一猛將,便是叫得此名。那人好像也是東郡人。莫非這個潘璋就是那個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