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壞了,修了半個多月,剛修好,今天開始正常更,這月還是至少三十更。
——
荀貞訝然問道:“伯槐,卿為何事求助?”
“林得家中信,林從父為河內王太守收系,舉宗震怖,林實在無法,只能求到君侯這里,求君侯相助。”
原來是常林的從父被王匡給抓了。
荀貞心道:“伯槐是我的家丞,王公節不會不知,那伯槐的從父被他抓了,想來定是有緣由的。”因問道,“卿從父緣何被王太守收系?”
常林說道:“林從父家中有一徒客,因小事而觸怒了林從父,林從父遂撻之,結果被縣中諸生告之了王太守,王太守因將林從父收系。”
荀貞與荀攸、戲志才等對視一眼,皆覺錯愕。
所謂徒客,也就是佃農、食客之類,觸怒了東家,被東家打上幾下,作為荀貞來說,他對常林從父的這個舉動肯定是不贊成的,這是在仗家資欺人,可實事求是的說,確也不至於罪至被收系,——因為當下本來就是一個存在“貴賤等級”的社會,身為東家,別說打幾下佃農、食客,便是把人給打死了,觸犯了國法,只要有錢有勢也能遮掩過去。
可常林的從父卻竟因此而被收治了。
常林家在河內也算一個大族了,不看常家的面子,荀貞的面子呢?常林可是荀貞的家丞。王匡也不看?
細想下王匡到任河內郡以來的各種政令、舉措,他不看荀貞的面子也還真是一點兒都不奇怪。
為了給袁紹起兵籌措糧秣、錢餉,同時,也是為了鎮壓郡中的反對力量,樹立威望,王匡這些時在河內著實抓了不少人。王匡年輕時就和蔡邕交情不錯,其為人又有俠氣,輕財樂施,所以在士人中頗有美名,尤其在正值熱血年紀、仰慕大俠名士的年輕士人中很有威望,因此,他就以“諸生”,也就是在郡、縣學校里讀書的年輕儒士們為耳目,使之探伺郡中,無論士、吏、民,凡有過錯者,一概收捕之,考以錢谷贖罪,稍有延期未繳的便滅其宗族,已經夷滅了好幾個宗族了,常林的從父是正好撞在他的槍口上,也難怪常林的從父一被抓,他族中人便皆震怖,無有敢出頭營救的。
常林是實在沒有辦法,這才不得不求到了荀貞這里。
荀貞心道:“王公節竟真有如此酷烈!”
當年在潁川,有人說荀貞是酷吏,和今之王匡相比,荀貞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