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之勝,非因人力,實因時勢。
人力有時而窮,時勢卻是無可違逆。
荀貞這幾年位居高位,通過與曹操等人的結交,也算是親身介入到了朝中高層中的爭斗,通過親身的感受,加上他對歷史展的了解,兩相映證,他漸漸明悟到:爭權勢也好,爭天下也罷,爭得不是人力,爭得其實就是時勢。
有那么一等人物,能夠抓住時勢,借時勢而起,可在荀貞看來,這等人物卻還算不得英雄,至多是個豪杰,真正的人杰應該是不但能借助時勢,還能因力施力,在目前時勢的基礎上再創造出一個有利自己的新時勢,此即所謂之“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荀貞之前給曹操的信,信中寫天下英雄氣,曹操獨占五斗,嚴格說來,這一句話不算“奉承”,漢末之際,群雄并起,可既能抓住時勢、又能創造時勢的實則無幾,曹操為其魁。
也因了有此明悟,閑暇時,荀貞現下想得最多的就是這個“時勢”了。
討董,是個時勢,能夠借機起兵;董兵思歸,也是個時勢,可以借此名壓諸侯;討董之后,群雄逐鹿,也是個時勢,可借之奪占地盤;可再之后呢?
荀貞以為,他就該創造時勢了。
不能總是順應時勢,順應時勢的豪杰不少,袁紹、袁術、張邈、橋瑁、劉岱等等這些人,包括后來割據各地的諸色人等,他們都可以說是順應時勢的,要想從他們這么多人中脫穎而出,非得再造時勢不可,只有造出一個有利於自己的新時勢,借助其浩浩蕩蕩、無人可以違逆的勢頭,也即所謂之“天下大勢”,又可稱之為“人道天命”,才能輕取天下,再造乾坤。
可是,這個時勢他又該怎么造呢?
他現在還沒有一點頭緒。
收回思路,把目光重投注眼下,荀貞聽到荀攸正對他說道:“君侯,今我軍雖暫歸潁川,屯駐休養,可為來日與董軍再戰計,以我愚見,似最好也不要空坐等機,不防未雨綢繆,先下些閑著。”
“下些閑著?”
“正是。”
“如何下些閑著?”
“我有一計,君侯如肯按計行施,來日或可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