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將軍前兩天才剛遣使去陽翟,與荀侯、孫侯議他兩人發兵來助我魯陽之事,今一知董軍似是欲擊父城或郟縣,便要舍棄盟約,事如傳出,似有不妥,恐會遭人非議啊。”
橋蕤說道:“‘權變’二字,張君豈不聞乎?君子當知權識變,豈可拘泥不化?”
張勛還想再說,橋蕤不等他話音出口,又說道:“前些日從洛陽傳來消息,說董卓有意拜劉表為荊州刺史,此事,我等皆知。劉表一旦到了荊州,必將會不利於將軍的大計。而今董卓似是無意來攻我,這是好事,將軍正可騰出手來,趁劉表尚未到任的機會先做謀劃,以為來日能將荊州控入手中。張君啊,我且問你,你覺得是這件事重要,還是援助荀侯、孫侯重要?”
“自是此事重要。”
“那不就得了。”
張勛無奈,只得不再多說。
袁術這時開口,他先環顧了下諸將,然后徐徐說道:“卿等以為橋卿所言如何?”
諸人皆道:“橋校尉所言甚是,正當如此。”
“好,那就按橋卿此議行事吧。”
……
華雄帶部過了梁縣,沿汝水東去,入到潁川境內后,他召斥候來問:“魯陽賊軍可有異動?”
“并無動靜。”
“父城、郟縣賊兵呢?”
“大約是已知我部將至,兩城皆緊閉城門,嚴防守備。”
“陽翟的賊兵呢?”
“轘轅關我部又出了兩千兵馬,與此前那三千步騎合兵,共計五千,已向陽城、輪氏運動,陽翟賊兵似正遲疑,不知該援助陽城、輪氏,還是該先援助父城、郟縣,故尚無動靜。”
華雄顧對左右,笑道:“相國計已得售,荀、孫二賊此時必進退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他抬頭看了看天色,天剛過午,下令道,“傳令三軍,加速行軍,傍晚前必須得抵至父城城外。”
左右應諾,各去傳令,命各部加快行軍的速度。
……
陽翟城外,荀軍營中。
荀貞、孫堅俱在。
荀貞皺著眉頭,細看地圖,對孫堅說道:“文臺,你我本以為董卓是要進攻魯陽,卻沒料到他竟是來進攻我潁川。轘轅關本只出來了三千兵馬,現又多出了兩千,合計已有五千步騎,只憑文謙部,怕是擋不住。……文臺,你以為咱們是該先援助文謙,還是該馳援陳午?”
從董軍前期的部署來看,明明是要去進攻魯陽的,可事到臨頭,卻是虛晃一槍,徑沿汝水進入到了潁川境內。
不但荀貞,孫堅也是出乎意料,他說道:“陽城距我陽翟約有百里,父城距我陽翟也是約有百里,不管這兩座城哪一座失守,都將不利於我陽翟。該先馳援何處?卻是不好決定啊。”
論之經濟條件,潁川固是名列所有的郡國前茅,可如較之地理條件,潁川卻是大大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