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它緣故,潁川轄地太窄。
郡南北長約二百里,東西最窄處,也是長約二百里。
轄地如此之窄,向外進攻的時候尚好,一旦敵人來犯,尤其是在敵人分兵兩路,各從不同方向進擊的時候,就不好輾轉騰挪,甚難應對。
就比如陽城、輪氏、郟縣、父城四個縣,距離陽翟都是只有百里上下。
也就是說,不管這四個縣哪一個守不住,下一個將會被董軍攻擊的都將會是陽翟。
荀貞問戲志才、荀攸、荀彧等人,說道:“卿等以為呢?”
戲志才考慮了會兒,答道:“向父城、郟縣方向進擊的董軍多,足有五千之眾,而陳午部多新卒,雖有城池為守,然一旦開戰,恐難是董軍對手。以我之見,當先馳援陳午。”
荀貞問荀攸、荀彧:“公達、文若,卿二人以為呢?”
荀攸贊成戲志才的意見,說道:“董卓給君侯來了一手‘聲東擊西’,本以為他是要擊魯陽,卻長驅直入到了我潁川境內,幸得君侯、孫侯此前沒有輕舉妄動,要不然必會因之措手不及。既然董卓會聲東擊西,以我之見,君侯何不也給他來一個‘聲東擊西’?”
孫堅插口問道:“此話怎講?”
“君侯與將軍可大張旗鼓,遣派兵卒,明去馳援文謙,而實取精兵,經小路,晝伏夜行,直撲父城、郟縣,與陳午里應外合,先滅此敵,然后再回師西進,合兵襲破轘轅關之董軍。”
荀貞問孫堅道:“文臺以為此計如何?”
孫堅大喜,說道:“此妙計是也!”
“文臺既無異議,那你我便按此計行之吧?”
“好!上次擊討董賊,是貞之你做的先鋒,這次董賊來犯,總該由我帶兵迎擊了吧?”
荀貞笑道:“卿為潁川太守,在此潁川地界,自一切以卿為主。”
孫堅哈哈大笑,說道:“那便由卿遣兵去援樂校尉,我自選精卒,暗襲父城、郟縣之董軍。”
荀彧這時說了一句,他說道:“君侯、將軍前與袁將軍訂約,如董軍去犯魯陽,則君侯、將軍遣兵往援,而如董軍來犯我境,則袁將軍派兵來助。袁將軍日前遣來的那個使者剛離開陽翟未久,君侯、將軍何不擇選一使、快馬去追,與他一道至魯陽,面見袁將軍,請他發兵來助。如此,不但勝算可以更大,亦可速勝之也。”
孫堅點頭說道:“文若所言甚是。貞之,那就勞煩文直再走一趟?”
荀貞說道:“我這就召他來,請他再去魯陽一次。”
……
文直奉了荀貞軍令,快馬追趕,追上了袁術的使者,與之一道星夜兼馳,二入魯陽。
離魯陽還有二三十里時,文直在路上聽說董軍華雄部已至父城縣外,圍城將攻。
他知道軍情緊急,所以一到魯陽城中,就求見袁術。
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卻與他上次來時一樣,袁術不肯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