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說道:“我這就傳令,命吳景、程普、韓當諸將擇機與父城里外相應,共擊華雄。”
荀貞和孫堅之前議定:由荀貞遣兵去援樂進,而由孫堅遣兵去救父城。
孫堅從部中抽選了兩千精銳,以吳景、程普、韓當為將,於三日前出的陽翟,昨天就已悄然抵至了父城一帶,但為了等袁術回信,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展開進攻。現下既然袁術不可能派兵來了,那也就不必再等了,所以孫堅有此一語。
荀貞點了點頭,顧問座上的戲志才:“仲仁可有軍報送來?”
孫堅派去馳援父城的是吳景等親信重將,荀貞遣去助樂進的也是帳下重將,——便是荀成了。
戲志才答道:“最近的軍報還是今早送來的那道:轘轅關董軍雖入了潁川郡內,但尚未有展開攻勢,反而結營自守,與仲仁、文謙部間隔二十里,觀望不戰。”
這次進攻潁川的兩路董軍合計約有萬人,荀貞、孫堅兩部聯兵現則有三四萬之眾,單從數字來看,荀、孫似是占著上風,但董軍多精卒,如只是守城的話,以荀、孫的兵力綽綽有余,可如是野戰的話,荀貞、孫堅兩人卻皆沒有必勝的把握。
故此,轘轅關的那五千董軍不動,荀貞在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也不能貿然進攻。
荀貞對孫堅說道:“賊情已然明了:兩路董軍,一虛一實。轘轅關董軍是虛,其目的顯是為了拖住我軍主力,使我不敢擅離陽翟,全力馳援父城方向;華雄部董軍則是實,其目的顯是為奪父城、郟縣,一來以此控我郡南重鎮,二來估計也是為了斷掉你我與魯陽之間的聯系。”
孫堅以為然,說道:“可恨轘轅關離我郡太近,要不然倒是可以全力進攻那五千出關的轘轅關董軍。”
轘轅關挨著潁川,正處在潁川和河南尹的接壤處,那五千出關的轘轅關董軍完全可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撤,而一旦他們撤入關中,荀貞、孫堅就只能望關興嘆,無可奈何了。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只要轘轅關這個釘子不拔掉,荀貞、孫堅就沒辦法全力援助父城、郟縣。
家門口蹲著一條惡犬,時刻虎視眈眈,這滋味不好受。
卻也沒奈何。
轘轅關的地形太險,如要強攻,代價太高。
荀攸亦在座,他笑道:“雖因轘轅關董軍之故,使我不能全力馳援父城、郟縣,然孫侯遣去夾擊華雄部的吳景、程普、韓當諸校尉皆猛將也,兵士亦皆百戰沙場之精銳也,他們又是間道行至,出敵不意,華雄部兵馬雖眾,以我觀來,卻是離戰敗不遠了。”
……
父城縣北十余里有一個小山坳,吳景、程普、韓當屯軍在此。
吳景是孫堅的內弟,所以三人之中,以他為主。
他把剛剛接到的孫堅命令出示給程普和韓當:“將軍下令了,命我等擇機進戰。”
程普皺著眉頭,說道:“我看華雄部好像有點不太對啊。”
韓當問道:“程公何出此言?哪里不對了?”
程普在孫堅帳下諸將中年歲最長,所以被諸將尊稱為“程公”。
程普說道:“這兩天軍報都說華雄圍城不攻,他明知道陽翟距父城不過百數十里,援兵最多兩日可到,如換了是我領兵,我肯定會加緊攻城,絕不會圍而不擊。我看華雄的架勢,反倒好像是在等我們的援兵到啊。”
“程公的意思是,華雄要圍城打援?……應該不會吧,他只有五千兵馬,圍城已是勉強,又哪里還有余力再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