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荀貞贊同,程嘉也恍然大悟,表示贊同。
程嘉蔑然地說道:“既欲得彭城,而又恐君侯出兵,陶徐州貪念有余,膽氣不足。‘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若是果然如志才所料,陶徐州可謂是‘不智’、‘不明’者也。……君侯,如是這樣的話,倒也無需回兵郡中。”
“噢?君昌有何高見。”
“可遣一支兵馬,以督糧為名,東歸廣陵,留屯駐扎,以示陶徐州如取彭城,則君侯必將回援之意,足矣。”
荀貞問戲志才等人:“卿等以為如何?”
荀攸說道:“君昌所言甚是,不過以我陋見,固可以督糧為名,卻不必回駐廣陵。”
“噢?”
“廣陵已有陳褒、姚昇統兵在,無需再增兵屯駐。與其遣兵至廣陵,不如屯駐沛郡。”
屯駐沛郡?
荀貞、戲志才等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一聞荀攸之話,便知其意。
戲志才撫須笑道:“公達此策,妙也。”
沛國在徐州的西邊,與下邳、彭城兩地皆接壤,如果能派遣一支兵馬屯扎在此,那么“陶謙攻取彭城”這場仗的主動權就到了荀貞的手中。
陶謙如果真的敢進攻彭城,荀貞派到沛國的這一支兵馬就可以配合陳褒、姚昇等,或者進攻下邳,抄笮融的后道,或者進入彭城,直接與彭城相薛禮合兵,共抗陶謙。
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建議,可卻有一個問題,那便是:如何才能駐兵沛國?
荀攸說道:“沛相袁忠,素著清名,與潁川士人多友善,昔年和我族中也常有來往,我愿與兵馬同行,共至沛國,面謁袁忠,述以陶謙之逆,講以君侯之忠,想來他應是不會拒絕君侯分兵屯守沛郡的。”
袁忠也是出身汝南袁氏,他的祖父袁彭和袁紹、袁術的祖父袁湯是親兄弟,也就是說,他和袁紹、袁術有著同一個曾祖,即是袁京,他們之間的血脈關系還是很近的,尚未出五服。
但是,袁忠和袁紹、袁術的作風是完全不同的。
事實上,也不是袁忠和袁紹、袁術的作風不同,而是自他的祖父袁彭起,他們這一脈就與袁湯這一脈在為人處世、生活作風上等等就有著根本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