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對徐緄這個外甥是很喜歡的,聽了荀貞這話,得意得很,摸著肚子,哈哈大笑。
看罷場上練兵,諸人回到帳中。
荀貞說道:“秋收已畢,糧既已足,天且涼爽,聞報:董兵士氣浮躁,多思歸鄉。文臺,此你我之進擊之時到了。”
孫堅令人鋪開地圖,行至圖前,觀之沉吟。
荀貞也來到圖前,問道:“文臺,你在想什么?”
“上次你我聯兵進擊,雖勝,而止步於伊闕關下。今次再擊,你我當如何部署才是?”
“我思之久矣!上次之所以止步關下者,一因你我兵馬不足,孟德早敗,二因董兵士氣正高,因而你我不得不退。今次再擊,你我兵馬已足,縱無外援,只憑你我本部,也足以與董軍一戰了,而董軍之士氣,相比上次,又大為低落。所以,我以為,此戰,你我勝算可有八成。”
“八成,當然是已可一戰,……你我這次仍攻伊闕么?”
荀貞的手指落在地圖上,在一個地方上輕輕地點了一點,說道:“我與志才、文若、公達等討論,都以為,此次你我當舍伊闕,擊太谷,以此過諸關,而攻洛陽。”
孫堅猛地一拍荀貞的臂膀,大笑道:“貞之,我也是這個意思!”
太谷,即大谷,是洛陽八關之一,在轘轅關的西邊,伊闕、廣成兩關的東邊,位處在洛陽的東南方,離洛陽不到百里。
選這里為進攻的方向,有兩個好處。
頭一個好處是:上次荀貞、孫堅作勢進攻的是伊闕,這次如改擊太谷,可起出人意料之功。
次一個好處是:如論路途之遠近,行軍之方便,最佳的選擇自是轘轅關,從陽翟出發,往西北直行,百里即至,可轘轅太險,不可取之;而伊闕、廣成這兩個關卡,伊闕這里有伊水,廣成這里有個廣成澤,都不利於大部隊的行軍作戰;綜上而言之,也就是太谷最合適了,太谷雖也是兩山夾一道,可論險,卻不及轘轅,論行軍易否,因無河、澤,則強過伊闕、廣成。
荀貞、孫堅兩人意見一致,便就定下此次出軍的整體方略。
出偏師一道,佯取伊闕,而大軍實奔太谷,以此為進攻洛陽的突破口。
孫堅說道:“上次擊董,我認賭服輸,由卿做了先鋒,這次擊董,把先鋒之位讓給我,卿看可好?”
荀貞心知,不管上次擊董,還是這次擊董,大兵一起,都是為天下矚目的事情,上回孫堅把先鋒位讓給荀貞,實是不得已,荀貞那次一路攻城奪寨,數取勝功,已是令孫堅十分眼熱,這回再起兵擊董,孫堅顯是肯定要爭下這個先鋒之位,以不使荀貞再獨得功於天下了。
荀貞笑道:“那我就預祝將軍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孫堅聞之,知荀貞這是同意了此次由他先發,大喜之極,連聲歡笑,說道:“今晚不要走了,你我多日未嘗歡飲,今宵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