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關東西各有幾座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中可埋伏兵。
荀貞、孫堅兩人以為:胡軫之來,為行軍快,也是為避免遭遇埋伏,他肯定不會選山谷中的道路走,十有八/九是會沿著官道而來。
官道上一望無遺,不好設伏。
最終,兩人選了一處臨官道不太遠的小山為設伏之地。
荀貞挑了三千精卒出來,只等胡軫將到,便提前把此三千精卒埋伏山上,——但這三千精卒并非是擊敵的主力,主力是騎兵。
山小,埋伏不了多少人,三千人已是頂天了,而只靠這三千甲士顯是無法殲滅胡軫部的,所以荀貞、孫堅預備用來埋伏山上的這三千人只是打算用他們來纏住胡軫,最終還是要用騎兵來與胡軫決戰。
騎兵速度快,可以埋伏得稍微遠一點,只要這三千甲士能把胡軫拖住,不需太久,半個時辰、一個時辰就夠,有了這個時間,騎兵便可以奔馳而至。
選好設伏之點,定下了殲滅胡軫的戰術,荀、孫二人就靜待胡軫之來了。
情報絡繹不及地從伊闕、廣成方向傳來,先是胡軫調兵完畢,繼而胡軫親自統兵出關,一天半后,隨之胡軫兵馬已過廣成,過了廣成,離太谷就不遠了。
為了不使胡軫多生疑心,孫堅特地傳令,命他早前派去伊闕、廣成關外的那一支偏師不可追臨胡軫太近,但也不能遠放不理,——如果追得太緊,胡軫肯定會很小心,而如果完全不理,那胡軫肯定也會生疑,說不定就會疑心前頭有埋伏,所以離胡軫不遠不近是最合適的。
這日下午,聞報得胡軫部已過廣成,荀貞遂將那預先選好的三千甲士遣派出營,命立即去那座小山上埋伏,同時,荀貞、孫堅兩人再次選調精銳的騎兵,仍是合計三千騎,預備出營。
荀貞派去埋伏小山中的三千甲士,他選用的是以劉鄧為將。
被他留在帳前為吏的凌操在聽說了劉鄧已得到軍令,將要出營的消息后,急忙回到自己帳吏之服,取來鎧甲穿上,披掛整齊,又把荀貞之前送他的寶劍掛到腰間,提了長矛便匆匆回到荀貞帳前,於外求見。
打胡軫這一仗很重要,如果順利,攻太谷關就會容易很多,所以,荀貞帳中現下是謀臣畢集,武將云會,帳中滿滿堂堂的不下二三十人。
大家正在議論、推測這一次打胡軫的勝敗會是如何,典韋從外頭進來稟報:“凌操求見。”
諸人知典韋是極得荀貞信重的,故而在典韋進來時都暫停了下話頭,聽典韋說完,見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有的人便接著剛才的話,重新又議論起來。
荀貞本來也正在和坐在他左右的戲志才、荀攸等人說話,這時聽聞凌操求見,心道:“將臨戰時,凌操忽來求見,這必是求戰來了。”因道,“叫他進來。”
凌操得了允許,大步從帳外入來。
他鎧甲齊全,腰劍手矛,走動起來,虎虎生風。
如戲志才等,常見的是他文吏打扮,少見他武士裝束,眼見他忽換裝扮,多覺眼前一亮。
坐在荀貞左下的程嘉頓不由便贊了一聲:“好個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