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徐榮營中。
呂布是個外來者,不為胡軫等涼州軍的嫡系所待見,徐榮雖早就投到了董卓帳下,然因非涼州人,也時受胡軫等人的排擠,兩個人在董軍里的日子過得都不舒心,按理說兩人應該是“同病相憐”,彼此間頗有共同語言的,可事實卻是:他兩人的交情只是淡淡。
這乃是因為>
在徐榮這邊來說,他看不起呂布的為人,他跟著董卓多年,也是南征北戰,在戰爭中,為了求生,叛主的人不是沒有,他親眼見過的就有好些,北地的羌胡、巴蜀的寇賊,乃至包括黃巾,這些“亂軍、賊軍”里邊都有叛主的,可叛了主,還把舊主給殺掉的就很少很少了。
呂布人稱“飛將”,在并州也是個鼎鼎大名的“豪杰之士”,被丁原信用,身為丁原的“主簿”,——“主簿”好比后世的秘書,是長吏最親信的近吏之一了,而他卻殺了丁原,把丁原的首級獻給董卓,以自取功名富貴,老實說,徐榮是很厭惡呂布的這種作為的。
而在呂布這邊來說,他沒有覺得殺掉丁原、把丁原的首級獻給董卓有什么過錯。
董卓那時統兵在京,已然差不多把控住了朝廷,朝中的那些公卿大臣、二千石們很多不也“投靠”了董卓么?那么呂布殺掉丁原,改投到董卓帳下,有什么過錯?
再則說了,呂布也不認為丁原是他的什么“故主”,不錯,呂布很得丁原信用,被丁原委任為了“主簿”,可早在丁原當上并州刺史、武猛都尉、執金吾之前,呂布就已在并州軍中身居高職了,又不是丁原把他從低微拔擢上來的,在呂布看來,丁原至多也就是一個他的上級,只不過這個“上級”對他很好,而之所以對他好,也只是因為看重了他的武勇,如此而已。
除此之外,再有,在丁原手下,他只是個“主簿”,而改投到董卓帳下后,他現在已是中郎將,還被封了都亭侯,并且還擴大了實力,一部分原本屬丁原的并州兵被董卓指派給了他,不但他自己,他帳下的諸將也都各個升官發財、實力大增,呂布自問之:他有什么過錯?
呂布不覺得自己殺掉丁原有錯,那么就不能理解徐榮這些人對他的“偏見”,而徐榮又也是個有本事的,雖說在董卓軍中時受排擠,可到底現今也是一個比二千石的中郎將,因了對呂布有看法,平時難免會對呂布愛答不理的,這落入呂布眼中,就認為徐榮是恃勇而傲。
論及“勇”,呂布讓過誰?
所以,既然徐榮不待見呂布,呂布也就懶得多和他來往。
卻是說了:既然呂布、徐榮來往不多,為何呂布還對徐榮說出“胡軫無膽”這種話?按理說,這種話應該是在親近人中才能說的,和不熟的人說了,話傳出去,這不得罪胡軫么?這卻是因為呂布的性格了,呂布不是個精細的人,沒什么花花腸子,很多時候他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為此,高順勸過他很多次,說他“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呂布知道高順說得對,可生性如此,終究難改,因而才有了對徐榮說出“胡軫無膽”的這種話來。
徐榮、呂布兩人交情雖是淡淡,可而今身處一營,面對的又是荀貞、孫堅這樣的強敵,兩人卻也是各自放下成見,從在得了胡軫命“明日擊黃蓋、孫賁”的軍令后便相聚議論軍事。
徐榮說道:“數觀黃蓋、孫賁營,防御甚嚴,明日攻時,荀侯、孫侯又必會來援,此仗恐將苦戰。”
呂布不以為意,說道:“孫堅雖勇,而我以三千騎與之戰,不敗。今胡將軍至,我兩部合兵兩萬余眾,俱精卒也,何懼荀、孫?”
徐榮說道:“還是要慎重一點。”
呂布笑了起來。
徐榮莫名其妙,問道:“將軍緣何發笑?”
呂布看了看帳中,沒有外人,又往帳外瞧了眼,因他倆是在軍議,故而帳外近處一個人影也沒有,遂笑問道:“聞荀貞與將軍交好,此事可有?”
“你想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