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萬五千人,荀貞主要將之分別調動、重新部署在了兩個區域,一個是廣陵的郡西一帶,也即西邊和下邳接壤的地帶,一個是廣陵的郡北一帶,也即北邊和下邳接壤的地帶。
郡西這邊,荀貞總共部署了五千人,主要是放在了東陽縣周邊,在這里駐扎了約四千人的部隊,其余的那一千人則是駐扎在了淩縣。
淮水經下邳而入廣陵,不僅把下邳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廣陵郡內也有一部分地區是在淮水以北,只是和下邳相比,廣陵境內在淮北的地域不大,這塊地域中只有一個縣,即是淩縣。
淩縣在廣陵西邊的最北,距淮水不到百里,離下邳只有幾十里,如果只從地理位置考慮,此地似乎是一個非常好的“發起對下邳進攻”的地點,這個縣直接就在淮北,攻入下邳郡內后不不需要再去考慮渡河的問題。可此地卻也有不足,最大的麻煩就是:這里和東陽、廣陵內陸之間不但有淮水相隔,而且有富陵湖群相隔,如把此地選為主要的“發起對下邳進攻”的地點,那么將來在兵員的運送、后勤的補給等等上都會有很大的麻煩。
這一個不足,也就決定了此地無法成為主要的發起進攻的地點,只能作為一個策應。
所以,荀貞只調了千人駐扎此縣,主要的“發起對下邳進攻”的地點,他還是選擇了東陽縣。
東陽為主、淩縣為輔,這就是郡西區域的整體兵員布置,調駐在這一區域的五千兵馬,在即將發生的戰爭中,將會是攻取下邳的主要力量。荀貞令由許仲負責,樂進為輔。
郡北這里,經過一個來月的調駐,荀貞總共部署了八千兵馬。
廣陵郡北,挨著北邊的郡界附近,共有四個縣,由西而東,分別是淩縣、平安、射陽和海西。
淩縣已被劃入郡西的預備戰區,因此,郡北的預備戰區主要是由平安、射陽、海西三縣組成。
荀貞在平安、射陽各駐扎了三千兵馬,在海西駐扎了兩千兵馬。
這三個縣雖然同屬郡北的這個預備戰區,但在將來的作戰中,擔負的任務卻并不盡然相同。
平安、射陽兩支兵馬的作戰任務一樣,可細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
從平安、射陽各向西北行百余里,分別是下邳郡內的淮陰縣和淮浦縣,待戰事一開,平安、射陽部隊的前期作戰任務就是要迅速猛烈地把淮陰和淮浦打下。
淮陰、淮浦兩縣一個在淮水南岸、一個在淮水北岸,奪下這兩個縣后,平安、射陽這兩支部隊的作戰任務就開始轉向中期,因為按照預計,這個時候,陶謙的援兵應該已經到了。
平安、射陽這兩支部隊的中期任務就是堅決地阻擊、并盡力吸引陶謙的援兵,從而減輕郡西那五千兵馬攻取下邳的壓力。
等郡西的許仲帶領那五千人馬完成對下邳的主要作戰任務后,全軍即隨之轉入對陶謙兵馬的反攻階段,換言之,轉入對東海郡的作戰,待到那時,平安、射陽這兩支部隊就將成為作戰的主力,——這也就是它們這兩支部隊在此戰中的后期作戰任務。
海西那兩千兵馬所擔負的作戰任務與平安、射陽部隊有所不同。
廣陵郡北界整個的地形有點像個“凹”字,最左邊的這一“豎”是廣陵的西界,上邊的“缺口”是下邳的郡土,而最右邊的這個“突出部”則是托著東海郡,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廣陵最右邊、即最東邊的北面是鄰著東海郡的。海西,就在這一區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