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遂與孫觀、昌豨、吳敦、尹禮諸人告別,謝過州吏來送,出了郯縣地界,前往陰平駐扎。
孫觀等人也於當日各提部曲,與荀成的部隊一道,北去瑯琊,各赴駐區。
諸部離郯,隨著諸部離開的,還有從降卒里邊淘汰出來、改為屯田的那一萬多人。
這一萬多人,荀貞都交給了江禽、棗祗管轄。
現負責屯田事宜的共有兩人,便是江禽和棗祗。
棗祗現為屯田校尉,職銜雖比現在的江禽低了些,可卻并不歸江禽管轄。
荀貞早前剛在廣陵設屯田的時候,棗祗以“屯田司馬”的職銜曾和江禽共事過一段時日,但因棗祗出身潁川士族,看不慣江禽的粗魯作風,而江禽雖是出身鄉野,卻是荀貞的西鄉舊人,久從荀貞征戰,功勞、苦勞皆高,也沒把棗祗放在眼里的緣故,兩人彼此看不上對方,根本就說不到一塊兒去,結果矛盾重重,沖突不斷。荀貞遂擢棗祗為屯田校尉,使其自領一部。
兩人原本各自負責的屯田部曲,江禽多,棗祗少。
此回這一萬多人,荀貞打算多給棗祗些,少給江禽些,畢竟棗祗的屯田干得不錯,每畝的糧食產量比江禽還要好上一點,而且因才擢為他屯田校尉未久之故,這回也沒有升他的官,只是給他了不少的財貨賞賜,所以,得在別的方面給他一些補償。
屯田兵好分配,可屯田的地點暫時卻還不能劃定。
這卻是因為:除了彭城、下邳現有郡守之外,廣陵、瑯琊和東海現皆無長吏,——東海本是有的,其相名叫劉馗,荀貞前日以“不能安部民”為由,把他給免了,這只是個借口,真正的原因自是因他附從陶謙,抗拒“義兵”,東海乃州治所在,必須得換個信得過的人來掌管。
軍務上的事情,在收編過降卒,遣各部分赴駐區后,已經辦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荀貞需要做的便是任命廣陵、瑯琊、東海三郡國的郡守國相。
荀貞對此已有腹案。
於各部離郯的次日,荀貞召來荀彧、戲志才、荀攸、陳群等親近人,把自己定下的人選告之他們,征詢意見。
荀貞說道:“我意表治中為廣陵太守,督糧為東海相,元龍為瑯琊相。卿等以為何如?”
治中,說的是前治中從事王朗。督糧,說的是督糧校尉邯鄲榮。元龍,當然便是陳登了。
這三個人選都是荀貞經過仔細考量而決定出來的。
王朗、陳登,此二人首先是出身徐州士族,家族在徐州很有影響力,其次,兩人都很有能力,再次,王朗在徐州名望甚高,陳登有獻淮浦、淮陰兩縣以及勸降陶謙的大功。
表此二人分為郡守,可以為荀貞進一步地招攬徐州士心,并穩固對徐州的統治。
荀貞現今手下的文武屬吏大體而言之,有三個派別。
潁川人是一派,冀州人是一派,加上在廣陵時任命的屬吏和新投靠過來的徐州士人,這又是一派。打下了徐州,加上下邳,荀貞現今有四個郡國長吏的位置可以任命,兩個給了徐州士人,一個給了樂進,樂進雖非潁川人,卻是潁川一派的,那么剩下的一個位置就需得給冀州一派了。冀州一派的屬吏中,最合適擢用表舉的便只有邯鄲榮。
荀貞府中、帳下的冀州人不少。
文如程嘉、陳儀、欒固、岑竦、霍衡等等,武如趙云、夏侯蘭、陳午、盧廣、邯鄲吉、嚴猛等等。文臣里邊,程嘉善說辭,陳儀善文辭,欒固諸人資歷不足,雖多有歷練,能力仍有待提升,理一縣可也,治一郡不足;武臣里邊,夏侯蘭、陳午諸輩,皆是軍中人才,盧廣、邯鄲吉僅僅中人之姿,唯趙云或能為一郡太守,可荀貞卻不可能會調他出軍,改為文職。
所以,算來算去,也只有邯鄲榮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