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笑道:“應不應召,就要看你的了。”
“將軍是想遣我去聘請他們?”
“正是。非卿親往,無以顯我誠。你可愿我去請張子布?”
荀彧道:“國之興衰,唯在乎賢。將軍既欲顯誠,彧豈有不愿之理?愿為將軍聘賢。”
荀攸問道:“此四人皆徐州人,將軍說還要聘外州人,不知都有誰人?”
“平原華子魚,東萊太史子義,九江周幼平,北海孫公祐,此四人,也是我必要召用的。”
華子魚,即華歆;太史子義,即太史慈;周幼平,是周泰;孫公祐,是孫乾。
對漢末三國時期的名人,荀貞很多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籍貫。華歆四人中,華歆是他曾經見過的,北海臨著徐州,所以此二人的籍貫荀貞知道。而至於太史慈、周泰兩人,因是有赫赫威名留於后世的武將,故而卻是他為數不多既知姓名,又知籍貫的。
荀彧等人只知華歆、孫乾,沒有聽說過太史慈和周泰。
荀貞也不多做解釋。
他對陳群說道:“我聞華子魚現在南陽,長文,便勞煩你信一封,為我相召吧。”
華歆曾經師事過陳寔,所以荀貞叫陳群給他寫信。華歆和管寧、邴原合稱“一龍”,三人俱曾師從過陳寔,荀貞也正是因此而才認識了他們,只是經過打聽,現下管寧和邴原不在北海,而是為避黃巾,去了遼東,道路太遠,又有黃巾相阻,所以一時無法招攬。其實,管寧和邴原此兩人的性子與華歆不同,偏向隱士一流,所以,就算荀貞去招,怕也不一定能招攬得來。
中平年間,大將軍何進秉政,召了一批名士進京,有鄭泰、荀爽等,華歆也是其一,到了洛陽后他被授以尚郎之職。初平元年,也即前年,董卓遷天子到長安,華歆知道長安非可留之地,遂請出任下圭令,但卻沒有赴任,托病不去,而去了南陽,被袁術所用,一直到現在。
袁術非人主,討董之際,荀貞聽說華歆曾勸說袁術進軍洛陽,可袁術不聽,所以荀貞料以華歆之才具見識,必不會甘心久留在袁術手下,如使陳群去信,很有可能會把他挖過來。
陳群自無不肯之理。
確定下要延攬的徐州和外州士人、豪杰后,荀貞便叫荀彧等人分別去具體辦理。
荀彧負責遣人去延請潁川郡的士人,并親自去請張昭。戲志才親挑選合適人選去請本州的魯肅、徐奕、諸葛瑾。陳群給華歆寫信,又遣人去請羊續、高堂隆。荀攸則負責使人去請外州的太史慈、周泰、孫乾。
本來自&#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