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盡管聽了孫邵被孔融譽為廊廟才,荀貞料其或有真才,但也不過是聽了就罷。
荀貞問孫乾北海人物,卻不僅僅是為了想知道他的家鄉有什么名人,而是別有用意的。
見孫乾的講述告一段落,荀貞徐徐問道:“除鄭公與此數君,可還有別才?”
孫乾老老實實地回答道:“余雖有之,不足為明公道也。”
荀貞頓現失望之色。
孫乾看到荀貞的神色,心中納悶,問道:“明公問乾郡人物,可有何心意?”
“實不相瞞,鄭公為貴郡大儒,我料貴郡必多英杰,今徐方初定,正需俊才輔佐,故有意從貴郡延請三四,以明我政。”
孫乾面現為難,說道:“王、孫二君,俱已為北海所辟,管、邴二君,現遠赴遼東,此四君,明公恐都難用。”
荀貞心道:“不需你說,我也知道!”
孫乾忽面現喜色,說道:“是了,倒有一人,明經通義,道德高尚,明公如能辟而用之,必可稍得佐助。”
“噢?此君是誰?”
“汝南程德樞,乾之同窗,現亦在南城,從吾師左右。”
荀貞沒聽說過“程德樞”這個名字,又聽孫乾說他“明經通義,道德高尚”,只是講其學問和道德,卻是沒提處政的才干,想來應只是個儒生,便是辟來也無實用,不過這個話頭是由自己提起的,現下孫乾既然舉薦了一人,卻是不可不用,因故作喜色,說道:“既得從事舉薦,此君必儒林名生,我今日即遣人去南城禮辟。”
孫乾見荀貞接受了自己的舉薦,很高興,說道:“明公屈己下人,求賢如渴,徐方百姓幸甚!”
荀貞謙虛幾句,又和孫乾聊了些別的,送他出堂。
看孫乾離去,荀貞回位中坐下。
他翻了翻剛才看的案牘文冊,隨手又將之掩上,望向院外,心道:“本想通過孫公祐,能從青州辟得數士,於今看來,卻是不行了。罷了,且再尋時機,布局青州吧。”
遣姚昇還鄉,以與吳郡名族結婚姻;召孫乾來,問北海名士,以布局青州,這便是荀貞要辦的兩件不太緊急、而事關日后發展的事。這兩件事卻是只辦成了一件。
卻是說了,為何不遣孫乾回北海,也與北海大姓結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