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聯姻這種事情,一次聯姻一地就足夠了,不能同時聯姻各地,否則,在別人看去,又是和吳郡大姓聯姻,又是和北海大姓聯姻,那么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圖謀也太明顯了。并且這兩郡雖皆與徐州接壤,然卻一南一北,分屬兩州,如是這么做,也未免顯得太貪心了點。
吳郡、青州之外,荀貞還想先在兗州落個子,但是苦於帳中沒有兗州士人,與兗州卻是搭不上線。他望了會兒院中的綠樹、花苑,心道:“去年應劭把青州黃巾擊退,驅趕他們入了豫北、兗中,如想落子兗州,借口剿滅黃巾是個好借口,只是一來兗州無人向我求助,二來,如擊黃巾,便要動兵,可周昂遲遲沒有南下,我這兵卻也是動不得。”又心道,“想來也是怪哉,袁本初表周昂為豫州刺史已有旬月,周昂卻怎么還在冀州,未有南渡?”
想到這里,荀貞喚堂外的原中卿:“去問問,近日可有冀州的信來。”
荀貞早年相繼在趙國、魏國為長吏,在冀州的熟人不少,故吏也很多,比如現被袁紹委以重任,辟為治中從事的審配當時曾被荀貞辟為魏郡郡府的上計吏,今雖數年未見,遠隔數千里,可兩人還是時有書信來往,固然審配不會在信中故意泄露袁紹軍中的軍機密事,可他身在帷幄,每日接觸的都是軍政事,荀貞與袁紹又是一黨,非為州敵,所以在寫給荀貞的信中,他時而難免也會提上幾句軍政之事或冀州當前的形勢,——這也正如荀貞在給他的回信中有時也會說上幾句對徐州或青兗地域形勢變化的分析與評價,而他信中透露出的這些“不是秘密”的軍政與形勢之言,對荀貞來說,對了解冀州局勢的發展情況卻自是大有裨益的。
事實上,即便審配在信中對冀州形勢、軍政一言不寫,荀貞也是能及時了解到冀州的情況的,別的不說,只說趙云、邯鄲榮、盧廣、陳儀、欒固、岑竦等等這些冀州本地人,他們在冀州的族人、親友和他們也是常通書信的,較之審配,他們的這些族人、親友們可沒什么需要顧忌的,冀州形勢發展的變化、袁紹在冀州都干了些什么事等等,多在給他們的信中提及。
所以,荀貞雖身在徐州,對冀州的情況卻能及時了解,此皆冀州諸多來信之功。
原中卿去問過,回來復話:“沒有。”
“子龍,公宰他們也沒有文書送來么?”
趙云、邯鄲榮他們知道荀貞對冀州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很關心,所以每有冀州的信件到,當看完后發現里邊有提及冀州軍政、形勢變化等有關內容的,都會抄錄出來,給荀貞送到府中。
“小人問過了,也沒有。”
荀貞點了點頭,不再多問,把適才合住的文冊又拿將在手,低頭閱覽。
原中卿退回門邊侍衛。
堂外腳步聲響,荀貞抬頭去看,見是荀彧來了,在他身后跟了兩個小吏,各抱著一堆冊簿。
到了堂上,荀彧示意兩個小吏把冊簿放到荀貞面前的案上,然后叫他倆退出堂去,對荀貞說道:“君侯,各郡國的集簿送來了。”
荀貞得徐后,以樂進等人為郡國守相,令他們到任后,立刻重新核查和統計本郡的戶、口、田等諸項,等統計完,即刻送到州府。彭城薛禮那邊,沒叫他重新統計,但也叫他再送集簿至州。樂進等人各在本郡,經過這么些天的緊張工作,把集簿先后皆送來州府,到今日送齊。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手機請訪問: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