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的“孫子”,說的是“荀子”,為避前漢宣帝劉詢的諱,因“荀”、“孫”古音相同,故稱荀子為孫子。荀貞去年煉造了五柄百煉環刀,關羽、劉鄧、潘璋、甘寧四人於此回攻徐一戰中皆功高,荀貞分別賜給他四人了一人一柄,剩下一柄,現在賜給糜竺。
荀彧看罷,說道:“君侯此信甚好,不需修改,按此送給糜丞就是。”
荀貞便令堂外吏進來,封好此信,遣人即刻去彭城,當面將之交給糜竺。
荀彧問道:“如是糜丞不肯其弟出任司鹽,君意如何?”
“那就只能讓徐將軍兼任此職了。”
徐將軍者,徐榮也。徐榮領兵之將,兼任此職,話外之意,不言自明。
荀彧默然,心道:“改鹽州榷,雖必阻力重重,然如糜丞拒弟領任,我還是得勸諫君侯,最好莫以將軍任此。”又問道,“如是糜丞愿其弟領任,君侯又意如何獎賞?”
“賜錢千萬,足否?”
糜竺如果同意,那就意味著他將會是第一個獻出家中鹽坊的人,這是一筆極大的經濟損失。
荀彧說道:“糜丞獻僮客在先,如再獻鹽坊,雖君已表他彭城丞,再賜錢千萬,彧意度之,仍然褒獎不足。”
“卿意如何方足?”
“糜丞有妹,君侯何不迎之?”
荀貞當然知道糜竺有個妹妹,不過他以前還真沒想過把糜竺的妹妹娶進門,此時聞得荀彧此言,他心中想道:“卻是我‘明察萬里’,不見纖毫了,只想到了與吳郡右姓聯姻,忘了糜子仲有個妹妹尚未婚配。”權衡片刻,又心中想道,“如糜子仲愿為我馬前驅,收私鹽州有,我確可納其妹,一來酬其忠,二來有他全心全力地助我,我也能快一點把徐州盡納掌中。”
思及此,荀貞笑道:“我今才請叔潛還鄉,為軍中吾族子弟未婚者擇婦,卻不意他尚未走,卿即要我納一小妻了。”
荀彧說道:“君侯如肯,則雖納小妻,卻可得到一忠臣。”
“好,便等糜子仲回信,看他應還是不應,如應了,我就納其妹入府。”
趁著墨磨好,荀貞叫來陳儀,把剛才與荀彧議定的幾件事告與他知,吩咐他把該寫的州府和幕府檄文都寫了,等他寫就,與荀彧看過,皆覺得可以,即傳令下去,命兩府分別下傳郡縣。
民屯既設,不可無主事之人,經過與荀彧的商量,定下暫由張纮負責。
張纮是本州名士,又有政務干才,由他出面和郡縣協調安置民屯,正得其人,等民屯安置好,之后具體的操作和管理可由姚昇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