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言之。”
陳群說道:“明公行榷鹽之政,累日頗有州吏進諫,彼輩雖懷忠信,不知權變,守成之輩,固不可議事,然以群陋見,卻亦不可忽視。”
“卿言甚是。我掌州未久,確是不可輕視州中議論。卿有何策,可解此困?”
“陶公主州,親用鄉黨,孝廉之舉,多由賄來,徐方士人久懷怨矣。今州中的軍政諸事已然略定,四郡守相悉已到任,明公何不檄令各郡國舉孝廉?既可拔秀士,又能轉移州議。”
荀貞頓時撫額,說道:“非卿提醒,我差點忘了此事!”略略一想,笑道,“卻也正是此前沒顧得上叫郡國舉孝廉,倒是正好可以用在此時了。”
今年正月,荀貞發兵攻陶謙,旬月之間,即占取了下邳、東海,入州主政,是以,今年的孝廉各郡國都還沒有舉。往年各郡國舉孝廉時,因為陶謙信用的曹宏等人權傾半州,故而各郡多有通過賄賂他們而得以被舉孝廉的,正如早在先帝時就廣為流傳的那首歌謠中所唱的:“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幾年徐州各郡國所舉的孝廉們幾無一個是真孝且廉的。
徐州士人對此是早懷不滿了。
須知,士人們出仕的途徑盡管不只是被舉孝廉,可“得舉孝廉”與“郡縣辟除”,卻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得舉孝廉”者,必會被授官,而“郡縣辟除”者,卻不一定能得孝廉。郡舉孝廉、州舉茂才,此乃國士仕進的正途,如能歷經郡選、州舉,一個不落,乃是極大的名望。
而陶謙主州的這幾年,在孝廉的察舉上卻是賄選橫行,自是會引得徐州士林怨望,不過陶謙之弊政,卻正好可被荀貞利用,如陳群之所提議,用在此時,恰可平息引榷鹽而引起的州議。
荀貞當即做出決定,說道:“今便傳檄各郡國,令舉孝廉!”
陳群說道:“兵亂以來,郡國民口多減。群竊以為,可令郡國按往年人口舉今年孝廉。”
按照規制,郡有二十萬人口,可年舉孝廉一人,現今徐州五個郡國,人口多者四十余萬,少則三十余萬,按照這個人口數目,相比往年,可舉的孝廉名額就都會比往年為少,既是要用舉孝廉來平息州中士人的非議,那么,就可以仍令郡國以舊年人數舉本年孝廉,以布恩德。
荀貞點頭應允,說道:“即按卿意傳檄。”喚堂外吏,令把陳儀叫來。
陳儀雖不在堂上,然他主著文辭事,亦未在遠,便在堂右的廂房里時刻等候荀貞召用。得了小吏傳令,他即從廂房過來,聽了荀貞喚他過來的目的,遂鋪紙研磨,寫就檄文。
荀貞看之,見寫道:“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海內凌遲,至尊蒙塵,此正忠臣義士共舉王事之秋。郡國舉孝廉,如舊年數。中平六年以來,郡國所舉,多非其人,今之舉,務以賢要,倘有舞弊,依法處之。”
荀貞看罷,說道:“末句稍繁,可精簡之,改為:舉非其人,系囚郡獄。”
陳儀應諾,提筆改之。改罷,荀貞沒再看,讓陳群看了一遍,問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