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道從遠方來的好消息是從冀州的來信中得知的。
荀貞等了許久的冀州來信終於來到,不過卻不是審配的信,而是邯鄲榮的一個朋友寫給他的,因信中有關於近期冀州形勢變動的內容,故而邯鄲榮在看過后,將其摘錄出來,傳遞到了州府,戲志才和荀攸總責軍機,他倆看罷,當即來見荀貞,轉述與之。
這道好消息是:公孫瓚遣田楷將萬余步騎進屯至勃海郡的陽信、樂陵一帶,又親率步騎兩萬南渡巨馬河,入駐到了涿郡的范陽一帶。
荀攸笑對荀貞說道:“公孫伯珪南下,孫侯無外患之憂矣!明公亦可因此而從容施政了。”
戲志才對荀貞說道:“袁本初所以能唾手得冀,其功實在公孫伯珪,而州歸本初,伯珪一無所獲,料必為之含忿日久。去年,他大破黃巾於東光,獲車甲財貨甚眾,勢因大張,今終兩路進發,要報被袁本初哄騙之辱。”又笑道,“亦是為吞并冀州。”
袁紹之所以能唾手而得冀州,是因用了逢紀之計,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去,騙他將兵南下入冀,以此給韓馥壓力,從而迫使韓馥把冀州牧的位子相讓。想那公孫瓚以為有袁紹響應,得冀州必易,興沖沖地提兵到了冀州,結果卻一無所獲,才發現竟是被袁紹哄騙欺弄,正如戲志才所說,定是會對此“含忿日久”。只是,袁紹名氣大,兵馬不少,韓馥又已將冀州牧讓給了他,一時不好與之開戰,所以公孫瓚含羞帶恨,退回冀州,只留了一些兵馬屯駐渤海。
也正是因為知道這段曲折,所以,此前荀貞才會和戲志才、荀攸等人商定,遣人去和公孫瓚結盟,卻只是沒有想到,盟約未定,而公孫瓚已分兵列部,將攻冀州了。
雖是沒有想到,卻也不出乎意料。
亦如戲志才所說,公孫瓚去年大破青州黃巾,得了兵甲財物無數,通過收編俘虜,部曲的實力也得以大增,既然實力大增,那么以公孫瓚剛強記過、睚眥必報的性子,當然就不會再對被袁紹欺辱玩弄一事而“忍氣吞聲”了,於是,便在今春暖之時,分兵兩路,一路入駐渤海,東圍冀野,一路由他親帶,進駐范陽,逼臨冀北,擺開了架勢,要和袁紹一爭高下。
荀攸笑道:“早知公孫瓚會於此時出兵,此前也就無需遣君昌去與孫豫州商議和公孫聯盟一事了。”
荀貞亦是歡喜,心道:“難怪袁本初在表了周昂為豫州刺史后,遲遲沒有發兵與文臺爭豫,卻原來是他已知公孫瓚將要與他爭冀,故而不能分兵奪豫。”笑道,“公達言之有理。只是遣君昌去豫州時,我等卻又怎能未卜先知,知曉公孫伯珪會於此時發兵?既已遣了君昌……。”
說到這里,荀貞突然停下話頭,若有所思。
戲志才、荀攸兩人對視一眼,俱皆大笑。
荀貞回過神來,問道:“卿二人緣何發笑?”
戲志才笑道:“見明公正在說話,卻半句而止,故而大笑。”
“這有何可笑?我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且讓我來猜上一猜:可是想到了兗州么?”
荀貞見戲志才居然猜中了自己的所想,頓吃了一驚,旋即醒悟過來,知此必是因為戲志才與荀攸二人和自己想到一塊兒去了,故而能知自己所思,大笑說道:“知我者,卿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