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行檄那個縣,嚴詞訓斥,再次命立刻將殺人者棄市。
那個縣長無法,只得不顧求情的縣民,對那個孝子依令行刑,行刑之日,觀者如堵。
自此之后,徐州五郡國中,邯鄲榮治下的東海郡一枝獨秀,乃至到他離任,境內都沒有再出過一件私殺案。
荀悅上書,建議禁私殺,隨之,到府未及三日的劉燁也上書,建議禁殺奴婢。
他在上書中寫道:“近年以來,律法廢弛,民多有殺、炙奴婢者。‘天地之性人為貴’、‘敢炙灼奴婢,論如律,免所炙灼者為庶民’,此世祖之詔,今宜重申州內,以正國刑。”
禁殺奴婢和禁私殺一樣,都是前漢、本朝至今屢下詔書禁止而不能絕的,也正如兵亂之時,私殺更加盛行一樣,而今律法廢弛,殺奴婢之事也是比以前出現得更多。
荀貞的屬吏中也頗有一些私殺奴婢的人,比如劉曄本人年少時就殺過家奴,又比如糜竺,他信厭術之事,凡是家中奴婢有說錯話,為他忌諱的,即加刑戮,也不知已殺掉過多少奴婢了。
看到劉曄的這道上書,荀貞略微驚訝,對荀彧說道:“子揚雖方至府,卻知本州政事啊。”對劉曄更加看重了幾分。
對該如何才能快速增加徐州的戶口,荀貞一直念茲在茲。
荀悅請禁私殺,荀貞之所以會立即接受,其中一條即是出於人口數量的考慮,劉曄的這道上書,禁殺奴婢倒也罷了,因為奴婢是戶主的私產,雖為德政,可州府除了可以不會因奴婢被殺而少收口算外,卻是落不到什么別的利益上的好處的,而“免所炙灼者為庶民”就不一樣了,不僅同樣也是德政,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此令增加編戶齊民的人口。
單就從人口方面來說,這是一條比禁私殺更好的政策,禁私殺只能降低人口的減少,劉曄此議則可增加編戶齊民的數目。
所以,荀貞對荀彧說劉曄雖方到府,卻知本州事。
為了增加徐州戶口,荀貞之前甚至想過令豪強放奴,只是因不可行而僅僅是想想罷了,放奴不可行,劉曄的此議卻是可行的。
荀貞即按劉曄上書所言,檄州內郡縣:“天地之性人為貴,其殺奴婢,不得減罪”、“敢炙灼奴婢,論如律,免所炙灼者為庶民”,世祖詔也。郡縣按以遵行,勿有失墜。
檄到諸州內各郡國,樂進等皆遵檄嚴行,只有邯鄲榮將此令束之高閣,不予宣示。
他雖不宣示此檄,但檄文到時,郡吏多知,難免就會有人將檄文的內容傳出,因了他“何難之有”的果決判例在前,便陸續有人檢舉,揭發郡中有殺奴婢或者在奴婢身上烙印之行為的強豪,出乎郡吏和檢舉人的意料,邯鄲榮對此卻皆置之不理。
郡吏不免覺得怪異,因之議論紛紛。
事情傳開,郡中的百姓們多數也知道了邯鄲榮對此檄的態度。
不少人猜測:是不是因為殺了那個孝子,被郡中非議,冠以“酷苛”之名后,邯鄲榮有些后悔,故而改弦易轍,決定撫民以柔了?
一些在奴婢身上烙過印的豪強因就膽大起來,甚而向朋友炫耀,以示“不受法禁”,竟似是有了特權一般。受這些炫耀的豪強影響,原本沒有在奴婢身上烙印的,也烙起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