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在回信中怎么說的?”
“李公沒有親筆回信。奉孝於數日前去到東平,謁見了李公,把我的意思給李公說后,……奉孝在給我的信中說:李公雖未明言,然已默許。”
徐卓甚喜,說道:“得了李公的相助,我軍在任城不難站穩腳跟了!”
張昭以為然,點了點頭,問荀貞道:“主上遣李典學去東平,可是為了與李公商議駐兵東平之事?”
“正是。”
駐兵東平,是荀貞在經過與荀彧、荀攸等人數次計議之后,定下來的穩住任城根腳、同時進一步把勢力擴展到兗州的步驟之一。
243擇能用將斟酌行
荀貞現在并不是想要占有全兗。
就像他遣姚昇回吳郡,給荀氏子弟聘妻一樣,他目前只是在做預先的布局,至於最終是先取揚州、抑或是先取兗州,又或甚是青州,這些都要等趙昱、荀諶從長安回來,看朝廷會不會授官給趙昱、荀諶,如果授官,又會授他們哪里的官,然后才能決定。
事實上,荀貞就算現在想要攻略全兗,他也做不到。
首先從客觀上說。
畢竟而今漢室雖衰,可朝廷的大義還在,就算是懷了“不臣之心”,“大義”這一塊兒也是絕對不能丟的,否則,就定會被別的諸侯抓住把柄,從而成為“天下公敵”。
所以,他必要等到趙昱、荀諶回來,才能做下一步的決策和部署。
其次從自身能力來說。
荀貞即便是不顧“大義”,不在乎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可以眼下兗州和徐州的內部形勢,他也是沒辦法發起大規模的“州戰”的。
先說兗州內部。
兗州內部的諸郡國雖然“貌合神離”,可如前文之所分析,一旦荀貞大舉入犯,為了他們整體的利益,張邈等人必會合力抵御,徐州富庶不如兗州、人口不如兗州,換言之,亦即是戰爭潛力不如兗州,那么,縱使荀軍的兵馬精於兗州,要想打下兗州,也一定會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并且耗時良久,——這還是在袁紹、公孫瓚兩人皆無暇顧兗的前提下。
在這么情況下打下兗州,會不會被別人漁翁得利?不得不慮。
再說徐州內部。
荀貞得徐州未久,州內的士族、豪強尚未盡服,——不說別的,只說鹽豪和泰山兵,直到前兩天,荀成才督著泰山兵把瑯琊沿海的鹽豪給徹底剿滅,而對泰山兵的整編才剛開了一個頭,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整編結束,如此的一個內部的環境也不允許他現在發起大規模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