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與自身,皆不允許荀貞現在就攻取整個兗州,那么,如何才能在“盡量不動兵戈”的限制下完成對兗州的預先布局,扎穩在兗州布下的根基?這是一個考量智慧的問題。
荀貞和荀攸、荀彧等對此商議過了多次,最終定下了三個步驟。
第一個便是駐兵東平,以此使進駐到任城的部隊可以得到一個近距離的外援和呼應。
卻是說了,既然東平相李瓚同意了相助荀貞,為何不索性放棄任城,只在東平駐兵?
這乃是因為兩個緣故:
李瓚到底是外人,不是荀貞的嫡系,即使他與荀貞是故交,即使他的兒子現在荀貞帳下為吏,可牽涉到軍國要事,誰知道他將來會不會有反復?不能掉以輕心。此前一也。
東平與濟北接壤,濟北現下黃巾勢眾,說不定哪天他們就會南下,一旦他們南下,東平首當其沖,若是把全部駐兗的兵力都放在東平,到了這個時候,那荀貞就不是爭兗,而是在為劉岱“保衛兗州”了。此其二也。
第二個步驟是令任城駐軍在城外的泗水西岸建造兩個據點。
許仲、戲志才能在不動一刀一槍的情況下,占據到了任城縣的半座城區,已是不易。兗州現下沒有動手,而荀貞也是能不動兵戈就不想動兵戈的,那么要想讓他兩人再把任城縣的另一半城區給搶下來,肯定就是不可能的了。既然不可能,就只有向城外發展了。
畢竟只占半座城,太不牢靠。
第三個步驟是繼續以合鄉為入兗部隊的后勤基地。
最合適的后勤基地其實是魯國的騶縣,騶縣離任城縣只有幾十里遠,可魯國到底是豫州的屬國,在沒有得到孫堅的同意之前,荀貞是絕對不會擅自為之的。孫堅可以說是他現階段最為重要的盟友,他必須要尊重孫堅的利益,“因小失大”的事兒他肯定不能、也不會干。
總的來說,荀貞的這三個步驟,又可大致分為前線和后方兩塊兒。
前線即是東平、任城,此兩地南北相鄰,任城縣內,又有城中的駐軍和城外的兩個據點成鼎足之勢,倘使有事,則內有鼎足響應、外有南北互助,如此,布在兗州的這個釘子計就算是扎牢了;后方便是合鄉,主要負責供應前線的后勤補給,同時,荀貞準備在此加多一些部隊的屯駐,任城、東平如果告急,由此地可以迅速馳援,——合鄉離任城雖不如騶縣之近,可也不遠,百余里地而已。
李瓚現已同意相助荀貞,只等他再同意荀貞駐兵東平的提議,第一個步驟就可以展開實施了。
當然,這三個步驟不需要非得一個、一個的實施,完全可以同時進行。
因而,荀貞征詢張昭的意見,說道:“張公,劉兗州雖使鮑濟北帶兵北上,然鮑濟北進至亢父而停,看來劉兗州是不想與我大打出手啊。既然如此,我想趁熱打鐵,傳檄君卿和志才,叫他兩人即就開始在任城縣外構筑據點,……盡快把據點筑成,也好讓隨軍的役夫們能早點回來,不耽誤農事。公意如何?”
張昭撫了撫胡須,頷首說道:“我看可以。”
荀貞又問徐卓:“你看呢?”
徐卓自無異議,說道:“正該如此。”又道,“以卓愚見,不但據點可以開始構筑,進駐任城、東平的兵馬,主公也可以開始調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