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北戰事將興,曹操等待劉岱的回復。
徐州郯縣,這日,有兩個遠行的人回來了。
正是荀諶和趙昱。
兩個月前,荀諶和趙昱奉荀貞令,赴長安,謁天子,進貢方物。
由徐州到長安道路既遠,途中盜賊又多,尤其是出了豫州,進入司隸之后,越往西,形勢越亂,不但盜賊蜂起,并且各在不同駐地的涼州諸將之部曲也橫行擄掠,簡直兵不如賊,是以,荀諶和趙昱這一路來回得很艱險,直到此時方歸,護從他們去長安的董植,出發時帶有部曲五百,一來一回,今回到徐州,部曲只剩下了三百多,余下的都戰死在了路上,或是因擊賊而亡,或是為抵涼州兵士的襲掠而死,由此也可略見他們這一番行程的不易了。
不過,在聽了荀諶和趙昱的當面密稟后,荀貞才知道,他們之所以回來得晚,卻不僅僅只是因為路上不好走的緣故,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董卓於上月底被呂布殺死了。
來回路程數千里,數遇盜賊,吃不好、睡不好,荀諶、趙昱都消瘦了許多,也黑了許多,尤其趙昱,瘦得顴骨突出,臉色黑黃,但兩個人的精神都非常好,你一言、我一句,把近月發生在長安、也即董卓被刺前后的經過分別給荀貞一一道出。
司徒、尚書令王允矯情屈意,表面上順從董卓,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而實則上他一直都在暗中與黃琬、鄭泰等密謀誅董,后來,他潛結董卓的部將呂布,說動了呂布,使之愿為內應,遂於上月二十三日,趁天子病愈、百官上朝慶賀的機會,先由呂布的部曲李肅等動手,繼之呂布親自下手,在北掖門外刺死了董卓。董卓死后,被夷三族。王允得總掌朝政。
荀諶、趙昱是在四月二十到的長安,也就是說,他們到長安三天后就發生了董卓被刺死之事。
董卓一死,朝局大變,王允等權貴重臣忙著對付董卓的部曲、任用自己的親信,以圖扭轉朝局,根本就沒空接見荀諶、趙昱兩人,直到五月初,在鐘繇等的幫助下,荀諶二人分別拜謁了皇甫嵩、趙謙等等一些與荀貞有故交的諸大臣,然后才在皇甫嵩等的引薦下,見到了王允。
中平元年,黃巾起事,王允臨危受命,被朝廷拜為豫州刺史,與皇甫嵩、朱俊共擊豫州黃巾,荀貞時在潁川郡中領兵,因從為部曲,數戰皆有功,深得王允的欣賞,說起來他倆是有過較為密切的上下級關系的,荀貞離開豫州,跟著皇甫嵩征戰汝南、冀州,以軍功起家后,和王允仍然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書信通訊。王允與荀貞已故的族父荀爽更是相熟,他到職豫州刺史后不久便征辟荀爽為州從事,乃是荀爽的“故將”,又對荀貞的外親陳家也十分禮重。
因此數故,王允對待荀諶、趙昱很熱情。
只是,雖然熱情,在與荀諶、趙昱的會面過程中,他卻沒有怎么說公事,多數時間都是在問徐州、兗州、豫州、青州這些山東地區的近況,包括揚州也問了一些。
荀諶、趙昱無所隱瞞地把所知盡數告與王允。
從王允家辭回住處,荀諶因為搞不清楚王允的態度,遂請來鐘繇,與他商議。
兩人細細議過,皆認為:出於兩個緣故,王允肯定是會以朝廷的名義封賞荀貞等人的。
董卓雖死,而其部曲尚存,涼州諸將俱勇,王允初掌朝權,目前十分需要強有力的外援,徐州雖處國家最東,離關中甚遠,然既然荀貞曾為王允的部將,亦是他的“故吏”了,荀貞又以善戰聞名,那么,料王允就斷不會不對荀貞加以招攬的,此其一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