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天下之亭,結構俱皆相仿,荀貞目之所視,見那亭舍外華表高立,四面黃泥與磚砌的院墻,又見一果樹的枝葉探出墻外,不覺想起了昔年他在繁陽亭時的情景,臨時起意,叫隊伍停下,下了坐車,沒帶幾人,只帶了邯鄲榮、戲志才、荀彧和典韋及幾個衛士進到了亭舍中。
次室亭的亭長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在亭舍里招待荀貞。
召那亭長近前,荀貞問道:“近月來,亭中可有盜賊?流民多否?”
天本就熱,次室亭的亭長又緊張,汗流浹背,弓著腰,不敢抬頭,答道:“回稟將軍,較與去年比,近月來的賊、賊不多,流民有,也不多。”因為過度緊張,聲音都發著顫兒。
“鄉里中可有謠言?”
這個“謠言”指的是民間流傳的評議時政的歌謠、諺語。
漢世重民間謠言,常會察聽民謠,民謠之褒貶是判斷地方長吏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是某官在民間的謠言不好,當其被彈劾時,民謠乃至會成為證據之一。荀貞昔在潁川,因理政為民,得到過不少民間贊頌的謠言,對他名聲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鄉中當然有謠言,有與荀貞相關的,有與邯鄲榮、蘭陵縣的長吏相關的,有好的,有貶的,次室亭的亭長不敢說貶的,揀好的說,答道:“將軍令鄉里,誕嬰兒者免賦役,百姓稱頌,為將軍歌,本亭於前幾天有一家誕嬰,言‘荀父所長’,以將軍之姓為嬰名,名為荀女。”
嬰指女童,兒指男童,因是個女童,故而名之為“女”。
荀貞笑顧荀彧,說道:“不使賈偉節專美於前,此亦弟之功也。”
禁殺嬰兒,免誕嬰兒之家的賦役,是荀貞和荀彧共同定下的州策。
賈彪補新息長,令縣中,殺嬰兒與殺人同罪,數年間,人養子者千數,生男名為“賈子”,生女名為“賈女”。賈彪兄弟三人,號稱三虎,荀爽兄弟八人,號稱八龍,荀爽與賈彪早年齊名郡中,而兩人不相能,荀貞對荀彧說的“不使賈偉節專美於前”,意即出自此處。
岑晊因不理朝廷大赦,殺掉了桓帝美人外親張某,并誅其宗族賓客二百余人之故,牽累到了他的長吏成縉,致使成縉死在獄中,隨后,岑晊逃亡,親友多隱匿他,只有賈彪閉門不納,說他是“要君致釁,自遺其咎”,恨不能“奮戈相待”。賈彪對待岑晊的態度很合荀貞的心意,
對如岑晊這類徒有聲望,實無擔當,為一己之名,不顧旁人的“清流之徒”,荀貞厭惡至極。
荀彧知荀貞其實是頗佩服賈彪的,明白他這是笑言,因便也笑道:“‘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兄與弟間,兄德為高。”
荀貞哈哈大笑。
多活一個嬰兒,就多救一條鮮活的生命,待十五年、二十年后,嬰兒長大成人,也能為日后的重整山河多增一分元氣,於國、於州皆有利,看到自己的善政出現了成效,荀貞心情不錯。
他問亭長:“還有別的謠言么?”
亭長答道:“將軍部曲軍紀嚴明,從不擾民,百姓亦為之歌。”
蘭陵附近有駐軍,本是劉鄧部,劉鄧從荀諶南下九江后,荀貞令趙云調了別部入屯此地。對部曲的軍紀,荀貞是很有信心的,從起兵日起,荀貞就一直嚴抓軍紀,主掌軍法的夏侯蘭、現於幕府監別部司馬以上者的時尚,兩人深明荀貞心意,可謂左膀右臂,在軍法的執行上半點不容情,無論貴重與否,只要觸法,必懲不貸,別的不說,只於今軍中的諸校尉們,就有好幾個曾受過夏侯蘭的軍法懲處,親貴如辛璦,也被時尚處以過罰金的判罰。
法之所及,雖貴重不能免,執法如此嚴格,軍紀當然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