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八縣,荀貞沒有再回彭城縣,駐車呂縣,召糜竺來見。
“子仲,吾有一要務交君來辦。”
“將軍請說。”
“由彭城而北,可入兗境,向西經梁、陳,達至洛陽,此地向來是東楚通往中原的必經之地。吾巡八縣,見干道頗有損壞,待麥收之后,君當佐助叔潛,盡快把壞掉的道路都修葺起來。”
“東楚”指的是彭城以東的東海、廣陵、吳。彭城北至兗,西至洛,中間均有干道相通,且與徐州境內的東海、廣陵間也都有馳道相連,內連州中,外通豫、兗,為交通咽喉之地。一因黃巾亂來,年久失修,二來為防陶謙、荀貞來攻,薛禮主動破壞過彭城與廣陵、東海間的道路,所以於今彭城境內,縣與縣間尚還通暢,而與外界的通道或有損毀。這需要重修。
糜竺應諾。
荀貞說過此事,看了眼糜竺,笑問道:“子仲,吾聞君頗信巫祝?”
徐州舊為齊楚地,齊多方士,楚盛巫祝,其民受此影響,至今信道崇巫者仍眾,太平道的經典《太平經》就是脫胎於齊人甘忠可所作之《包元太平經》,蜀中五斗米道的創始人張陵,其家原在沛國,鄰彭城。糜竺雖儀態雍容,卻非純儒,非常相信巫祝之術。
信仰是個人的事情,如是往常,荀貞大概不會理會,但現下糜竺為彭城丞,他個人的信仰有可能就會牽涉到政治中,所以荀貞借此單獨召見糜竺的機會,發言詢問。
糜竺不知荀貞何意,惶恐答道:“竺愚昧,巫祝小道,固不足信。竺自今當改之。”
荀貞笑道:“信與否,君自家事也。唯君今為郡丞,佐長吏而牧一國,言行當慎。豈不聞楚王好細腰乎?浮屠入中國,王公貴人,楚王最先好之,國人信者遂多,延傳至今,乃有故彭城相繆宇崇佛,費以千萬計,又至笮融,大興佛事,荼毒百姓,君宜以此為鑒。”
糜竺下拜說道:“竺歸家,便盡逐巫祝士!”
荀貞問糜竺的信仰,既是為提醒他不要因此而影響了郡內的風氣,也是因為準備要在州中傳檄一道,以扭轉、遏制現下州內,特別是彭城、下邳等地的民間崇佛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