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后話,不需多說,只說撥給太史慈的三百兵士皆為精銳,都是百戰士,太史慈美須髯,雄壯勇武,重然諾,有古義士之風,卻是很快就得到了這三百精卒的擁戴。
海曲、瑯琊等縣剛經過平定鹽豪之亂的戰事,因而荀貞從贛榆入瑯琊境后,沒有向西先去郡治,而是直接北行,行百余里先到海曲,又百余里而至瑯琊。
海曲、瑯琊皆臨海,一路行來,時或登高遠眺,望海天蒼茫,顧首中州烽煙,群雄爭斗,而徐州已定,文武濟濟,雄踞東南,稍待時日,但有機會,就將可南征北取,一統的功業也許可以在自己的手中完成,荀貞思之以后,心情激蕩,再觀大海,頗有“東臨碣石”之感,遂於瑯琊縣手書八字:“東臨瑯琊,以觀滄海”。
出瑯琊縣,向西北仍是行百余里,到東武,荀貞召潘璋來見,問以軍情,又向西南行數十里,至諸縣,召尹禮來見,賞賜其功。北行約百里,至姑幕,此縣離北海的郡治劇縣只有一百二三十里,荀貞在這里寫了一封書信給孔融,遣勇士令給送去,在信中,荀貞寫道:北海黃巾肆暴,公如有急,使一騎來,徐州傾力以助。
從姑幕南下,渡過沭水,先至東莞,又到莒縣,荀貞親給黃遷、太史慈互相介紹,使他兩人相識,離莒西行,過沂水,行東安、陽都兩縣。陽都是諸葛瑾、諸葛亮兄弟的家鄉,荀貞特地去他們家中看了一看。出陽都縣,西南行數十里至臨沂,這里和泰山郡接壤,陳到在此駐扎。臨沂南下數十里是瑯琊之郡治開陽。於開陽縣外的荀成營中,荀貞住了兩天。接著,西南行至繒國,又折返回來,東行再渡過沂水,到即丘。至此,瑯琊郡的諸縣悉數行罷。
荀貞傳檄各郡,嘉獎陳登。此次行州,荀貞不但宣揚了威儀,使各地郡縣士民皆知他已得到了朝廷的詔命,被拜為徐州牧,鎮東將軍,并且借這次機會,他具體了解到了各個郡國守相在理政上分別不同的優劣、能力,邯鄲榮治政嚴詭,樂進清廉敬士,王朗施政以寬,陳登氣盛才高,不僅理政一流,因瑯琊戰事多之故,在襄軍上尤為出眾。
從即丘南下,約百里便是郯縣。
未至郯縣,荀貞接到荀諶送來的郡報,劉曄功成,阜陵相已然掛印自辭,蔣干亦不負使命,與盛憲達成了盟約。到得郯縣,次日又終於接到曹操給他的回信,曹操於信中說:兗北黃巾分路進擊,鮑信部、泰山兵相繼被擊破,泰山兵退回去了泰山,鮑信領殘部與曹操合兵。
青、兗的形勢發展至今,均不容樂觀,而揚州那里阜陵到手,局面似稍有利荀諶。
荀貞閉門不出,思考了兩天,這一日,傳荀彧、荀攸、戲志才等人齊來,召開了一次軍議。
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完美破防盜章節,各種小說任你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