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喜,抓住時機,急忙令左右的親兵齊聲大喝:“許顯死也!”
曹軍將士士氣大振,趁勢掩殺。
夏侯惇奮不顧身,披重甲,挾矛刀,身先士卒,戳翻了兩個許陣右翼最外的徐州兵士,叱咤厲色,帶著十余曹軍的甲士,硬生生地試圖把許陣右翼如墻的盾牌擠開。
曹純一疊聲地督促麾下的騎士沖擊許陣的左翼。
因了許陣的后方是輜重車陣,夏侯惇、曹純皆知不好攻破,故是無人去打此處。
饒是如此,徐州兵收縮合攏起來的陣型在他們猛烈的沖擊下,也漸漸地略微不穩。
便在此時,驀聞得鼓聲響起,一彪人馬自曹軍陣后殺出,觀望其旗,乃是陳褒、劉備。
原來,陳褒、劉備與許顯異道,三人兩部兵馬,沒有走同一條路。許顯自行大道,陳褒、劉備經由小路,由是而繞到了曹軍設伏地的后邊。
曹軍的兵士方在與許顯部激戰,后頭突然出來一支徐州的兵馬。
戰場的形勢瞬時逆轉,不再是曹軍埋伏徐州兵,成了徐州兵內外夾擊曹軍了。
許顯的將旗,於此時重新升起。
為避免部卒被曹操的虛言迷惑,許顯親自巡行陣中,以表示他安然無恙。
既見援兵趕到,又見許顯沒死,徐州兵的軍心得到穩定,斗志并且高昂起來。
曹操大驚失色,心道:“不意陳、劉繞到了我軍之后,許顯果是有備!我果是中了荀貞之的計!這場仗,我敗了!”
兵敗如山倒,曹操深知,一旦被許顯、劉備、陳褒南北夾擊,那么他帶到此地的這些兵卒,恐怕就要折損泰半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明知事已不可為,到底存些僥幸,將那驚、駭等種種負面的情緒拋之腦后,強自定住心神,連連下令,還望能夠勒住陣腳,至少可以徐徐敗走。
然而許顯按劍督軍,趁勢反殺;陳褒、劉備麾眾急進,曹兵陣型早亂。
幾道命令下去,不見局面有絲毫的好轉,曹操放棄了對這支部隊的不舍,果斷棄軍西逃。
丁斐、曹昂、曹安民諸人,帶著數十親兵,扈從左右。
程立不擅騎,坐在馬上,東倒西歪的,被風迎頭一吹,花白的胡須撲滿一臉,險些拽不住韁繩,掉落馬去。
曹操逃竄之余,不忘程立,百忙中,回首覷到了程立的窘狀,趕忙呼曹安民:“兵可敗,程公不可失!快去救程公!”
曹安民兜馬轉回,等不及程立下馬,一把將之揪住,拽到了自己的馬上。徐州兵沖鋒的喊殺聲已經近在耳邊了。曹安民沒工夫再顧程立騎的那匹馬了,拼命抽打坐騎,緊緊追上曹操。
逃未數里,曹操馬失前蹄,掉落地上。
一員徐州將校,引數十騎,橫阻於前。
曹操顧盼身邊,他的親兵有的走散了,有的跟著丁斐為他斷后去了,此時身邊只存曹昂、曹安民、程立等數人而已。曹操跌坐塵土之中,心如死灰,失色叫道:“天亡我也!”
曹昂打馬回來,跳將下來,攙扶曹操上自己的坐騎,說道:“阿父請乘兒馬。”
曹操跨踞馬上,攬韁問道:“我騎汝馬,汝何以生?”
曹昂現孺慕之色,說道:“父生子死,孝也!只要阿父得生,昂何足惜!”
曹昂是曹操年歲最長的兒子,曹操對他一向疼愛,起兵以來,常把他帶在左右,是將他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眼下雖處十分的險境,畢竟父子情深,曹操不忍拋他入死地,伸手拉他,說道:“來,你我父子,共乘一馬!”
曹昂說道:“阿父與昂,都穿的有鎧甲,不能像程公與安民那樣,兩人一騎,否則,坐騎吃力不住,難以疾行,阿父與昂,俱死矣!請阿父速走,昂為父攔敵!”
說著話,曹昂抽出佩劍,便要徒步殺向前頭擋路的那數十徐州騎。
就在這個時候,聽得馬蹄聲響,曹操、曹昂等轉目去看,是一員曹將率百余精騎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