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鄉營中。
就在曹操與陳宮、程立等商議歷城被趙云占下的對策之當天,早些時候,戲志才與荀攸聯袂來見荀貞。
入到荀貞帳中,戲志才劈頭就問:“主公,我聽公達說,公似有撤兵之意?”
荀貞說道:“是啊。”
戲志才問道:“前時明公赍信曹東郡,給他分析形勢,備述他現下面臨的窘狀,陳說我軍的攻伐之策,勸其還東郡,我看主公的意思,像是要攻亢父、取山陽,今為何反生撤兵之意?”
荀貞說道:“自任城一戰以今,我軍連續激戰月余,糧秣既乏,兵卒且疲。孟德屯乘氏,得山陽、陳留、濟陰、東郡四郡之助,頹勢稍減;亢父易守難攻,所以我意撤兵,暫且休戰。”他頓了下,笑道,“至若給孟德的那封信,信中所語,是我之詐言也。”
荀攸捻須說道:“公所言甚是,我軍確實已經將近力疲了。”
戲志才不以為然,說道:“以忠觀之,明公信中所言之策,分明可行!”
荀貞“哦”了聲,問道:“此話怎講?”
戲志才侃侃而談,說道:“我兵雖疲,兗人亦驚。兗人如今,就像負傷之鳥,聞弦聲就會掉落。而今許將軍、樂將軍等各部兵士,盡管久戰,然而不是沒有再戰之力了;合鄉諸營,又有步騎眾多。只要主公不吝重賞,勉勵軍心,施良策以各路分進,山陽、濟陰如何不可取?至若糧秣略乏,大可就糧於敵!”
荀貞問道:“兗人震怖不假,然進取山陽、濟陰的良策何以出?”
戲志才已有定見,說道:“主公可檄江鵠進至谷城,困曹仁之兵;李瓚襲范縣,調廩丘蔣奇往援;子龍虛張聲勢,弋於河之東岸,以迫聊城夏侯淵部不敢妄動;再檄玄德攻亢父,許將軍潛擾巨野。
“巨野距乘氏,不過六十里,朝發夕至,許將軍的兵馬到了那里,乘氏的曹營兵士必恐。
“然后,明公親率大軍,直進山陽。
“當其時也,東郡的曹兵被江鵠、子龍牽制,不得動;曹營被許將軍牽制,暇援山陽;山陽太守袁遺,只是個清談之士,沒有軍略的才干怎么會是明公之敵?
“山陽既下,曹東郡三面受敵,徒然只有撤還東郡,濟陰可得!”
荀貞沉吟,問荀攸,說道:“公達,你怎么看?”
荀攸說道:“監軍奇才,兼有雄膽!”
戲志才現任監軍中郎將,因荀攸稱他監軍。
沒有曹操患得患失的為難,荀貞當即改變主意,拍板決定,乃從戲志才計。
首先傳檄江鵠、李瓚、趙云、許顯等將校,命各按檄令行事,隨之,召集合鄉的兵馬,準備大舉入兗。
便在入兗州的前一天,一封信從青州送來。
荀貞打開看之,是孔融寫來的。
孔融此信洋洋灑灑,寫了近千字,文采當然很好,信中的措辭則很嚴厲,卻是以大義責荀貞,質問他忽然攻歷城是為何故?問荀貞“欲做董卓乎”?言辭如刀。
荀貞讀畢,汗出如漿。
他一邊擦著汗水,一邊親自給孔融回信。
答以:青兗黃巾盛,取歷城為剿黃巾云云。
寫畢,立即遣人送赴青州北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