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請了眾人回坐,自己也重新坐下,看了程立一眼。
程立知道,該自己出場了。
他舉起頭,長長地嘆了口氣。
田玄納悶,問道:“明公答應留下,不走了,這是好事啊,程公緣何忽然嘆息?”
程立說道:“我所嘆息,不是為明公。”
“那是為了什么?”
“是為鮑君允誠、是為山陽督郵伊興等君、是為濟陰主簿。”
“什么意思?”
程立義憤填膺,形諸於色,說道:“鮑君允誠堅守壽張,城破不降,誠乃忠烈之士,而被徐州軍的鄉野小人江鵠所殺!山陽督郵伊興等君,皆是出自山陽名族,家為當地右姓,山陽為徐州軍所據,此諸君,遂俱身首異地。至若濟陰主簿,吳太守比我更清楚,請他說吧。”
吳資隱約領會到了程立說這些話的用意,如今他人在屋檐下,以后的日子只能依附於曹操,也就配合程立,添油加醋地說道:“我郡主簿董君,名成,族為定陶的右姓董氏,素著清名,有高德於縣鄉,為士民所愛之。
“徐州軍侵入我郡,我親自帶兵抵抗,奈何眾寡懸殊,戰斗不利,當危急之時刻,董君自告奮勇,為我斷后,以步卒兩千,逆徐州軍的精騎千余而沖,不幸戰敗,而遭害於張飛之手!想那日我回顧望之,見董君一襲白衣,於那萬軍紅中,真是易水蕭蕭兮!壯士不復還。”
吳資說到動情處,眼圈紅了,留下兩行熱淚。
鮑信、伊興、董成等,出身與這些士人相近,都是兗州的豪族子弟,聽了他們這些悲壯的故事,在座的東郡士人們,不禁俱生兔死狐悲之感。
眾人同仇敵愾,越是堅定了支持曹操的決心,一時堂上,遍是大罵徐州兵殘暴的話聲。
曹操滿意地看著這一幕場景,摸著胡子,把目光投到了堂外的夜空。
他想道:“陳公臺雖然固執,亦有智謀,其今在陳留,濟陰一下,陳留與我東郡一樣,就也與徐州軍接壤了,且其南邊還有孫文臺,面臨的外部局勢實是比我東郡還要惡劣,也不知他會給張孟卓出些什么守境的主意?”
……
陳留郡,陳留縣。
郡府堂上。
清風吹入,燭光搖動。
張邈、張超兄弟與董訪等張邈帳下的重要臣屬,正在細聽陳宮說話。
陳宮對張邈說道:“明府君,陳留東為徐州兵,南為孫堅,兩面俱臨大敵,欲安境內,於今唯有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