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戲志才、荀攸、張昭等人的商議,荀貞初步定下了用來治兗和守兗的軍政人選。
荀攸出任兗州刺史是荀貞最早定下的,他已經把此一舉薦,派人奉表去了朝中。
朝中會不會同意?也許會,也許不會,更大的可能性是,也許根本不會做出任何的回應。這些都無關緊要。反正只要上表送到,意思到了,也就成了。
兗州的政事、軍事,一委於荀攸。
政事且不必多說,軍事上,荀貞決定以樂進為荀攸的主要輔佐。
他舉了樂進“以偏將軍,領山陽太守”。
兗州的州治在昌邑。昌邑同時是兗州的州治、山陽的郡治。這也就是說,荀攸和樂進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同在一城。兩人都不是倨傲的性子,荀貞相信,他倆是可以團結一致的。
濟陰太守的位置,荀貞任給了現於徐州州府為吏,擔任“部郡國尉曹”之職的劉馥。
劉馥是沛國相縣人。沛國在濟陰的東邊,兩郡有一小段的接壤,因此劉馥與濟陰郡的士族、士人,很多都是舊有交往,比較熟悉的。人頭熟是其一,此外最重要的是,劉馥此人文武兼資,很有才干,絕非是那類只會清談的所謂“高士”,他在徐州州府“部郡國尉曹”的這個職位上任職的這些時月,工作出色,被人評價為“精達事機”。
用他治濟陰,甚是適當。
濟北相,荀貞任給了徐卓。
濟北郡北接趙云現下所屯駐之歷城,西鄰東郡與平原郡,既是歷城的后方,是關系到歷城能否守住和穩定的一個關鍵,又是南起濟陰、北到歷城,這一條貫穿兗州、直到青州的整體西部戰線上之北端面對東郡的一個重鎮,於軍事和政治這兩方面,眼下明顯的是軍事重於政治。
但政治方面也不能全然忽略不計。
徐卓跟著荀貞很多年了,久經鍛煉,在軍事上沒有問題;於政治上,他這些年一般都從在荀貞的左右,亦學到了荀貞理政的一些手法,大的不好說,但一個郡,他還是有能力管理好的。
且其人聰穎膽壯,當情況緊急,比如曹操突然進攻濟北,而來不及向遠在徐州的荀貞請示該如何應對的時候,他必定又是會有膽量,敢於決斷的。
把徐卓用在濟北,也很恰當。
任城相的職位,荀貞定下用荀悅來擔任。
任城國的亢父城,戰略地位固是相當重要,但在徐州軍的地盤如今已經西至濟陰、北到濟北和歷城的情況下,亢父的重要性其實已然不大。此郡的重點,已經不在軍事,而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了。任城是兗州最小的郡,只有三個轄縣,相對容易治理一些,荀貞有心把此郡打造成一個“模范郡”,打造成一個在人文、民生等各方面都有突出優秀成績的“新占郡”,從而起到一個標桿的作用,以提高他在兗州的聲望。因此,他把這個郡的太守之職任給了荀悅。
荀悅是荀氏族中,儒學修養、史學修養最高的一人,其亡父荀儉,乃荀氏八龍中的大龍,在海內曾有過不小的名氣,且他是荀貞的族兄,用其治理此郡,非常妥當。
山陽、濟陰、濟北、任城,是在這次戰爭中獲得的四個郡。
四個郡的長吏皆已確定人選。
此時定陶郡府的堂上,戲志才正在荀貞,提出一個他深思而后得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