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你不要走,我正要聽聽你的意見。”
劉謙聞言,心道:“鎮東這是要試試我的才干么?”提起精神,端正了下坐姿,莊重地說道,“明公請說。”
荀貞不知劉謙會做如此想,他之所以想要征詢一下劉謙的意見,一來,與劉謙接觸的這些天,他覺得劉謙是有智謀的,二來,劉謙是青州人,關於青州的事,問他一二,總沒壞處。
不過劉謙這么想,倒也沒錯。
對於荀貞的問詢,劉謙若是回答得好,自就能給他加些分,也許用不了再“等過些時日”,荀貞就會擢任他以實職,他也就不用在當這個雖然尊崇卻無甚權力的“師友從事”了;而他若是回答的不好,只怕這個“師友從事”,他且還得有段日子要當的。
荀貞先給劉謙介紹趙云軍報的內容,說道:“咱們才說到我欲表孔北海為青州刺史,子龍的這道軍報就來了。軍報上說,袁本初遣其子袁譚,率張郃等將,引兵萬余,進攻平原郡。平原郡的田楷向子龍求援,言稱愿投我徐。”
介紹罷了,問他,說道,“義遜,你說田楷的這個求援,我是援他為好,還是不援他為好呢?”
劉謙略作忖思,已有主見。
他說道:“明公,謙之愚見,援他為好。”
荀貞說道:“哦?為何援他為好?愿聞其詳。”
劉謙說道:“明公,平原郡西接冀州,南鄰東郡,東北將至海,東南與樂安、濟南兩國,隔黃河以望。此郡誠然是我青州西邊的鎖鑰,如果被袁本初攻占,則冀州兵過河東擊,侵樂安、掠濟南,趙將軍雖屯歷城,恐難敵之。
“樂安、濟南既下,卷席而進,齊、北海、東萊三郡,就會盡為袁本初得矣!”
頓了下,劉謙接著說道,“不僅青州將會被袁本初盡占,平原郡西南與東郡接壤,東郡南又與陳留郡接壤,袁本初部也就由此而能與曹孟德、張孟卓兩部北、西呼應,從而對我徐州形成半包圍的態勢,亦將會大大的危險於我徐州矣!”
荀貞嘆道:“卿之所言,正我所慮。唯是我才得兗州五郡,我徐州的兵馬現在分駐於兗州、九江等地,眼下可用的兵力不足,——袁本初與公孫瓚連番鏖戰,好容易把公孫瓚打回去了幽州,他不休整部曲,養護民力,即遣其子攻平原郡,我料也正是因他看到了我現在手頭上的兵力不夠用這一點。我雖是欲阻袁本初入青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奈何!義遜,卿可有良策,解我此難?”
聽完荀貞的話,劉謙明白了荀貞的難處,心道:“聞鎮東將軍話意,他是擔憂如果在平原郡陷入苦戰,到最后不得不從別地調兵過去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引致兗州、九江的不安定。這確是個為難之處。”
兵馬不足,乃是硬傷,他也沒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只是,雖然沒法從正面解決這個難題,卻不妨換個思路,從側面想想,看看有無辦法,可把荀貞的這個為難解決,或者減輕一些。
劉謙想了一會兒,得了個對策,說道:“明公不是有意再表孔北海為青州刺史么?”